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446节
作者:文绎      更新:2023-04-16 03:02      字数:4231
  这是他观察对面互相弓箭攻击用的,特意拍的平平整整,修的结结实实,你们站上去踩,踩掉几块怎么办。
  扶苏跳下去问:“里面都是谁?闲的没事找茬?”
  赵匡胤皱着眉头提起盘龙棍,他好像得用盘龙棍重申原则:我可以打我弟弟,他对不起我,郭荣也可以,我们对不起他,别人不行。败军之将不足言勇,丧国之君就是丧家之犬。
  “赵光义,凭你还想进大帝镇?你们连丢失的土地都拿不回来,对方的情况都不知道。”
  “正是如此,还瞧不起我们和辽国交好,你呢?你是打了一次,你儿子都开始筹划封禅了。”
  “我可是头一次听说拿跟敌国约为兄弟当做功勋的。”
  “真是厚颜无耻!”
  赵光义冷笑:“来送鸡?”自己带一只鸡过来,在我门口杀了,往我屋里淋鸡血?上次这么干的是王莽的儿子,好啊我的儿。
  有人蒙着脸,有人没有。
  因此可见——蒙着脸的一定是隔壁镇的人。
  赵光义从来不按照大小来区分帝镇,都是皇帝,谁比谁高贵多少?宋朝比起唐朝确实小了些,现在还不是考虑安西都护府的时候。但这不过是时势造英雄而已,秦朝的军队能扫平六国,能扫平契丹人吗?敌人也不是土鸡瓦狗。把一切都归结于皇帝本人的能力,不考虑原生家庭、周遭环境、敌人的强弱和自己身边的官员能力等客观条件,那太偏颇了。再有一点,宋朝就和十六国和五代十国这些小国家在一起?瞧不起谁呢?
  不知为何,没有人拿弓箭,拿的都是刀剑。
  赵光义在屋里打量清楚,不过七个人而已,其中有三个人绝不是我的对手,其中一个还拎着滴血的鸡。打败他们,把鸡炖了,去哥哥那儿要一罐酒,那倒不错。他更想吃郭荣那只重逢锻炼的鸡,奈何郭荣不好惹。
  李存勖闲着也是闲着,拿起一只竹笛,幽咽绵长的吹了起来,声声哀。
  李隆基与他已是知己,手拿檀板高歌,字字悲切。
  李煜心中暗想:我的词写得真好啊。啊。我们唐朝的皇帝真是善于艺术。
  想到这里,招手让大周后出来以琵琶加入。
  大周后精于琵琶,以前在公公宴会上弹奏琵琶做贺,李璟把珍藏的古董琵琶都送给她了。五弦琵琶一加入,悲伤哀切之余,又加入一点苍凉尖锐的战斗感。
  赵光义暗恨这几个配乐的人,奈何他们不弱。朕又不是戏台上的优伶,打斗时配什么音乐。
  后代有些人在作战时,最怕对方放bgm,当当当的曲子一想起来,对方就能大杀四方。问题是这首曲子不是赵光义的转述bgm啊,对他没有加成作用,还有些泄气。
  刀光剑影,闪转腾挪,很快就干掉了两个人。
  第三个人蒙着面,看眼睛也知道是唐朝皇帝,较为强悍。
  现在很怕有人会合击,幸好这些人没有锻炼,更不会配合,只能轮流上前各自为战。
  赵匡胤拎着盘龙棍走过去,伴着音乐,心中哼着:快使用盘龙棍哼哼哈嘿~
  他叫到:“郭荣在吗?”
  没有人应声。有人问:“怎么?你倒要护着你弟弟?你觉得檀渊之盟很光彩咯?”
  “亡国之君在此饶舌,藏头露尾很光彩?”赵匡胤:“宋朝家事,与外人无关。你该不会是石敬瑭吧?”应该不是,但我就说是。你爸爸是我侄子的兄弟,你就算吧,虽然不是同一个人,意思差不多就行。我侄子丢了他爹的脸面,损失的是宋朝的钱,你们一群外人在这里狗拿耗子瞎管闲事。
  对方提剑便刺。
  赵匡胤后撤半步——要不然盘龙棍施展不开。手里竖着的棍子往后一摆,拿没拴着小棍的一端往前一缠,一寸长一寸强,双剑互相缠绕时双方都危险,长棍则不然,只要实力差距不太大,怎么缠怎么安全。
  对方不得不抽剑后退,寻找新的进攻机会。
  赵匡胤不给他时间,长棍又一摆,前后再次颠倒,链接了短棍的部分摆到前面,迎头就劈。
  对方无奈,只能提剑朝左拨开,自己往右闪开。
  赵匡胤一使巧劲儿,力道顺着手传到顶端,长棍虽然被拨开,顶端的短棍抡了半圈准确无误的敲在对方肩膀上。
  李世民大声叫好:“妙哉!”难怪尉迟敬德和程咬金最近这些年都在玩盘龙棍,果然精妙。派子孙前来袭击果然值得。赵匡胤只愿意和他喝酒,却不愿意动手,这多无趣。
  赵匡胤抬眼一看:“这莫非是唐太宗安排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李世民笑呵呵的落下来:“小孩子们顽皮,管不了。别人家孩子我更管不了。”
  赵匡胤收了手:“唉,影响我睡觉。如今谁愿意早起?”
  他就以此为借口,把其他几人都揍了一顿,拎着鸡走了。把鸡炖上,和唐太宗试了试。同为太宗,他比较喜欢揍宋太宗,对唐太宗有些仰慕,唉,谁不仰慕天可汗的成就,都希望做的比他更好。
  ……
  武则天嘲笑道:“赵恒想要封禅。”
  李治正在和难得出屋一次的兕子小妹妹赌香榧玩。这可不是普通的香榧果,是剥的干干净净的。
  突然听到这消息,笑的他出错牌输了一把。
  李明达也笑了起来:“他是现在的皇帝吗?换得好快。”她每次出门都听说人间换了朝代,原本以为是自己闭关时间超级长,结果每次都是朝代换的太快。
  “你这次闭关时间长的很。”武曌给她简单补了一下,兕子公主上次听到人间的消息时,刘知远刚死。一下子六十年过去,国家统一了一半。
  “嫂嫂,我记得封禅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他有几个?”第一,得改朝换代或国家大一统。第二,得国富民强,非常强大。第三是必须有祥瑞,还得是上品祥瑞,一般的祥瑞都不行。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想去泰山封禅,被管仲怼了回去。说他缺乏祥瑞。
  李治哈哈大笑:“他一个都没有!天下间有几个人能和你哥哥相比?”迄今为止,朕依然是领土最大的皇帝!其他人都不行!
  赌博完毕,三人一起去吃梅花汤饼。
  清澈如水的牛羊肉高汤,绝不要半点杂色在其中,煮的透明撇去浮沫之后,还要用细纱过滤。煮过的肉卖给别的店,这家店只用高汤。自然用红曲霉菌发酵成红色的红曲米是妆点色泽的好东西,做出浅紫红色的硬面团,擀成薄皮,用铁模具在上面扣出梅花形状,入开水煮熟。煮熟之后捞出来,浇一勺清澈的高汤上去,在放一朵梅花在汤上。
  水上水下,白梅粉梅相映成辉,看似清淡,实则鲜味无穷。
  等到兕子去找父母玩,夫妻二人又低声谈论起一件事。
  萧太后与韩德让的故事在宋地传的沸沸扬扬,听说他们出入乘车时并肩同坐,杀掉把韩德让从马上撞落的人。严格执法,韩德让除外。虽说君臣情谊可以睡在一起,但韩德让始终无子这件事有点离奇了。
  李治:“准是跟你学的。”
  武曌无可奈何:“我买李煜的香谱有何不可?”
  “并无不可,但你去的太频繁。”
  “他不愿意卖,似乎将来打算以此安身立命。”现在做了他写在书里的制香方法,卖的很好,他准有压箱底没有记录下来的好东西。还有一点,李煜本人的书法也很好,天下人都认得,若能让他写上封条,在□□纸上印一下,显得更为可信。
  李治嘎嘣嘣的吃香榧,刚刚都输给妹妹了,她吃了几颗又都送给自己:“那你揍他。”
  “如今可不兴强买强卖。”
  “你真没办法?”
  武曌单纯的眨眨眼:“还没想好是找李存勖还是赵光义,或是李璟。”好说好道的不听,就找人,这多简单啊。问题是这三个人都很有可能转手把配方卖给郭荣。垄断实在是太难了。卫子夫长期以来的垄断现在都被商人出身的皇帝们分的支离破碎。
  郭荣现在给小帝镇提供茶和酒,以及糖和胡椒孜然,这几样东西都属于瘾品。
  …[人间]…
  赵恒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想要封禅,想的魂牵梦绕。宋朝统一天下了吗?差不多。
  自己有什么不世功勋吗?有啊!和辽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给三十万压岁钱维护和平,这不是很值得吗?
  就差个祥瑞了。
  看看唐朝,特意给几百种祥瑞分了上中下三等,武曌一朝也有个红心石头。“朕这么好的一个皇帝,怎么就能收到点双头稻穗?”
  刘娥帮他处理奏折,以便他明天不会被大臣们叨叨叨:“是啊。”
  “说不定封禅之后,能赐我一子。”
  “那可太好了,不论谁生的,都和我亲儿子一样。”刘娥眼中闪过渴望的光芒,对方最好是个普通的宫女,不受宠爱,那儿子拿过来就是我的。
  “去泰山也不远。”
  “那可不。”
  “你也觉得应该去。寇准不同意,王钦若说他让我结城下之盟,这话不假。”
  “去他的吧。”
  王钦若为了贬低寇准,就说皇帝结城下之盟,他就忘了皇帝是首当其中的丢脸之人。又弥补,赶紧劝皇帝去封禅。
  刘娥觉得其中逻辑问题很大,但皇帝高兴,寇准又阻碍自己,那么王钦若说得对。
  皇帝担心丞相王旦不同意,悄悄给他塞了一坛酒,回家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大颗珍珠。
  刘娥对密友说:“上次皇帝给大臣行贿,好像是则天皇后贿赂长孙无忌和李勣。”
  杨氏点点头:“只不知道王旦愿意做谁。”
  刘娥看着这几个姓张的大臣,怀疑他们是一家人,又不确定,心说等我以后执政时,让你们把适龄男子的名字都报上来,非要让你们亲戚不能互相提举不可。
  王旦被收买了。
  皇帝又带着‘封禅计划小组’,自行编造做了什么梦,自己写了天书‘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周朝八百年天下太难得了,我们有七百年就行,做人不要好高骛远。
  然后浩浩荡荡的开始搞事,这样还不能去,小组动员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寿父老等二万四千三百余人,上书劝皇帝去封禅——皇帝知道自己在蒙人,别人也知道皇帝在蒙人。凡事这种大批上书劝说的事,必然是有人在背后撺弄。
  各地的祥瑞踊跃出现,泰山醴泉出现了,皇帝又频频得梦兆,终于去了封禅。
  杨氏认为这是白日梦,因为皇帝躺在自己身边,手竟然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在掐指算命,研究这个梦怎么做更真切。
  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前前后后折腾了四十九天。
  ……
  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都表示震惊,这个不要脸劲儿的,服了!真是大宋家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爹伪造金匮之盟,他伪造天书。
  不知道他儿子还能干什么。
  ……
  回去不久,封禅这一年的年末,辽国萧绰太后去世。
  赵恒一边派人送国书致哀,一边欢呼雀跃,太胖了有点蹦不动,但快乐之情溢于言表:“爱妃,朕是不是很灵验?这就是天命所归啊!”
  “是啊是啊。”
  刘娥心说:她都五十七岁了,还想要怎么样?
  刘德妃已经年满四十岁,她估摸着自己不必再赌生子的可能性。身边的宫女却都很期待,轮番尝试,李氏成功和皇帝睡了一次,成功有了身孕。
  刘娥大喜:“陛下,就说这是我生育的子女,好不好?”不管是男是女,有就挺好。
  赵恒再次确定了封禅的好处,死了仇人,有了孩子,修造宫观都没这么灵验的:“好哇!封禅果然很灵!”要是能再去一次就好了,冥冥之中朕听到了天帝对朕说话。
  刘娥又问杨氏:“我也没有时间照顾小孩,你替我抚养可好?”
  杨氏同样大喜:“太好了!”她也无子,很想要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