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471节
作者:文绎      更新:2023-04-16 03:02      字数:4212
  大小帝镇之间已经有通道相连,只是来回的权力掌握在镇长手里,他只给赵匡胤夫妻和刘娥竹符。
  赵匡胤静静的看资治通鉴。
  赵光义问:“二哥,你在想什么?”
  赵匡胤瞥了他一眼:“我初至此间,不忿与大小帝镇之分,原打算积蓄实力,终有一天要他们改口,以此为大,以他们为小。”现在放弃了。
  贺皇后推了推他:“虚名而已,还不都是过眼烟云,在史书上受人褒贬。后人不论要做什么,都无能为力。”
  赵匡胤:“我现在就无能为力。”
  赵佶郁郁的写字:“我也想踢球。”以前可以为了爱好昼夜不停,但爱好书法变成一种工作,就觉得有点无聊。伤仲永啊!
  曹太后瞪他:“我看你像个球。”
  赵祯附和道:“我们确实想踢他。”
  赵佶如今已是宠辱不惊——你打你打,你能打死我?你能彻底打死我?呵!“他们这比起高俅,都不算什么。三丈高的风流眼,蒙上宣纸,高俅次次都能中。”
  他的皇后虽然不少,也都受过宠又失宠,但一个都没留下,全都走了,都很怕这里的状况。
  “好一位了不起的高太尉。”
  赵匡胤闲着也是闲着,在郭荣和刘裕来运来了他们订购的大块奇石时,突然问:“有没有什么法宝,皮囊那种,把这仨人装进去让我们当球踢。”现在最多只能挂起来当拳靶,木架还容易倒,不好。
  郭荣:“我可以去问问。应该能有。”
  赵佶美滋滋的看着奇石,真是漂亮,鬼斧神工,阴间的奇石更阴森狰狞凌厉。看着这块石头,感觉自己又有灵感了!或许艺术家的思绪源于苦难,每逢乱世,诗词都格外动人。真没想到能允许自己买奇石。“只要给我五十年时间,这帝镇中一定会成为亘古未有之奇园。”
  赵构在旁边站着给他磨墨,被打烂的屁股一坐下就觉得隐隐作痛——不是肉疼,是心理性的疼痛。
  ……
  赵光义正在屋里整理汉墨和唐墨,汉代还是墨丸,唐代的墨逐渐成锭,这都是皇帝们送的,拿来写字有明显不同。他可不想吧这些好墨给不肖子孙用掉,现在汉墨的价格没过一年就涨一点,隔壁的皇帝们可能也想不到,墨的价格会长得这么高,和黄金白银等价。汉墨等价黄金,唐墨等价白银。
  忽然走进来三个人。
  宋真宗,赵佶,赵构,三人的脸色沉着,看起来很有心事。
  “父亲……”宋真宗往旁边一闪,示意这俩人说他们要说的话,把刚刚说服自己的话再说一遍。
  “太宗,有一件事不该说,但不能不说。”
  赵光义知道他们要说什么,偏偏装作不知道:“你们这两个昏君,能说出什么好话?”
  赵构突然哭了起来,哭的非常真诚:“赵构虽然是昏君,虽然看起来在禅位之后享受生活,但每时每刻都遭受内心的折磨……”叨叨了一些套话:“我自己的荣辱不值一提,只是为太宗您感到委屈。”
  赵光义:嘿,我猜的一点都没错。
  “我有什么委屈?”
  赵构道:“像我们这样的昏君,挨打挨骂也理所当然,可是太*祖他凭什么对您如此……有失兄弟之义?”
  “是啊,我本以为是我们不肖,连累了您,原来在真宗朝,您就受尽了委屈。”
  赵光义摆摆手,一脸的慷慨大度,忍让求全:“不委屈,我侄子以死诬赖我,二哥是慈父,挂念痴儿对我恼火,这是父子天性。”
  窗外就有一个人高声问:“究竟是金匮之盟,还是斧声烛影?”
  说罢,撒丫子就跑,溜到谷仓后面抓起叉子,假装在干活。
  赵光义一听这话,脸色骤变,冲出去站在门口看了看,果然没有人了。但就算是猜也知道,这人必然是赵桓,现在只有他才最急于参与这件事。
  宋真宗怂怂的站在旁边不吭声,他们父子关系迄今为止,止于客气。赵桓喊的还挺是时候。
  赵光义心说太低劣了啊,让你们搞个黄袍加身都干不好。故作不知:“你们说这些话,究竟有什么用意?”
  赵佶流下真诚的眼泪:“如今皇位已经回到太*祖子孙手中,我们都是太宗子孙,愿意保护您,您侍兄如侍父,我们却不能忍。看太*祖打您,看的我们心如刀绞,深恨自己无能啊。”
  赵光义也流下了真挚的眼泪:“我有什么办法呢?那毕竟是我哥哥,他愿意把皇位传给我,这是何等慷慨,即便打了我一百年,也比不上皇位。”
  仨人一而再的劝说:够了够了。
  赵光义严词拒绝:不够不够。
  仨人一琢磨,既然没有被踹成滚地葫芦,显然太宗是同意的。
  赵构也哭泣道:“赵昚是极孝顺的好孩子,如果太-祖还能对我们任意打骂,那孩子看了会很为难。”
  赵光义一拍大腿:“你们说的对啊。”
  三请三让就得了,到第四次就是诚心反对。
  什么事对?那就是不能再一团散沙,再被赵匡胤想揍谁就揍谁。赵光义早就明示他们要好好练武,更暗示了好好练武才能保护好自己,就为了今日做准备。虽然他更希望来一个唐太宗那样文武双全举世无双的好皇帝,能击败金国,一举扭转风评的那种。
  但到现在,看起来都没希望,那就只能团结起来,通过一次或几次坚决的反击,让宋太*祖不能再肆意打人——他倒是不怎么骂人。
  “去叫别人来,问一问他们的心意。”
  赵佶赵构俩人开心的跳起来,绝尘而去。这俩人都精通笔墨,赵佶的字已经涨价到一尺见方就要五十贯,赵构手书的《翰墨志》一套值五百贯,但俩人都不愿意每天枯燥的抄书,赚来的钱还归别人,不能自由消费。
  赵光义对儿子点点头:“你还挺聪明。”
  宋真宗露出一个天书般的微笑,没错,老爹两个月前叫他择机暗示皇帝们,皇位回归太*祖后代,到了该划出界限的时候了。他思来想去,和刘娥商量了几次,最终决定故技重施,就说自己做了个梦,梦中得到谶语。这个套路他熟悉,写谶语写的也好。
  道君皇帝则非常善于解读谶语,认为这是赵玄朗给予的奇妙启示,很有道理。
  赵昚还没来,现在在这里的都是赵光义的子孙,一听说祖宗征求意见,问他们愿不愿意通过斗争,再也不被赵匡胤揍,踊跃表示:“我们苦太*祖久已!”
  “这些年太*祖打我们,骂我们,是太宗您慈爱抚慰,教我们,呜呜呜呜”
  “伐无道!!”
  “你为什么抄袭陈胜吴广的口号?”
  “因为朕没有谋反的经验。”
  此事赵匡胤正在帝镇的蹴鞠场上,带球冲撞。蹴鞠是军队中的游戏也是训练项目,他踢的相当好。
  又快,又猛,玄色的衣裳下摆掖在扎紧的腰带里,窄袖挽到手肘上。
  好一个横冲直撞的黑汉子,看的某些皇帝和某些皇后目带异彩:真壮实!
  第334章 米芾+夜袭
  赵惇只有一个李皇后,一个是黄贵妃。皇贵妃生了病, 不思饮食, 皇帝张榜求医, 来了一位民间神医兼职卖冰糖葫芦和果脯的人,一看这个病不就是小孩不爱吃饭吗, 就大力推荐自己的冰糖葫芦。
  宫中的山楂可以入药,可以酿酒,可以炖的软软烂烂的喝红色的山楂蜜, 但还不至于简单粗暴的裹一层糖就扎着吃, 那多不体面。
  “每天一串, 吃半个月,准见好!”
  黄贵妃照样吃了半个月, 真的好了。卖糖葫芦的从此暴富, 拉高了整个行业的地位, 在整个商贩行业里, 都比别人高一些。
  黄贵妃病好之后不久,就被李皇后窥见皇帝斋戒祭祀的空隙, 给杀了。
  赵惇随即生病, 又伤心, 又惊惧, 却还是对皇后又怕又爱, 受其摆布。
  不管黄贵妃死不死,冰糖葫芦从此之后名扬天下。不单是治好了娘娘的病,而且又甜又脆又酸爽, 谁能不爱。
  就连祭祀时,也不免给自己夭亡的小孩子祭一盘糖葫芦过去。
  小孩们如今已经不是小孩,而且一点都不傻,知道这些年的经验,任何一个新鲜玩意在稀少时,都能卖到高价。地府没多少人爱吃糖葫芦,也没有多少山楂存货,第一批拿到市场上的冰糖葫芦,轻而易举的卖到高价,而且价格节节攀升。
  高价持续了足足三个月!白瓷盘上的冰糖葫芦,已经可以作为拜会友人的礼物,甚至是厚礼。
  米芾不爱吃这个,觉得黏糊糊的糖很脏,特意写了纸条贴在门口,谢绝携冰糖葫芦之仰慕者。
  一贴出去,毫无反响。新来的拜访者依然胡乱带他们精心准备的礼物前来拜访,米芾出门一看,字条不见了。
  他写的字太好了,看到这张纸条的第一个人,扯下纸条揣着就跑了。
  回去裁开了,仔细已调换,携冰糖葫芦之慕者,绝谢之。
  最后一个之是他自己临摹的。
  米芾对此一点都不意外,回去挥毫泼墨,写在门上。
  第二天清晨,米芾:“我门呢?”
  他当年能为了字帖盗取墓碑,深夜上船疾驰而去,被当地官府派人追回,并传为一时佳话,别人偷他门怎么了?
  不能怎么样,唯有愤愤然去报官。
  鬼差们疑惑且愤怒:“我们天天巡视,怎么会没发现呢!”
  被按在墙上的三个书生:“因为我们没有恶意!”
  众所周知,鬼差巡查时注意的是周围的恶意,他们满心的仰慕,又没有伤害任何人,这个门对于米芾来说,价值仅有这门本身的价格,不算贵。这就和吃饺子缺蒜从邻居家拔一头,差不多。
  鬼差:“还挺有手艺,悄悄把人家门给下了。怎么着?寻思不会被人发现?早上一起床看见门丢了,能不发现吗?”
  “苏黄米蔡四大家现在有三个还在,要是都像你们这样偷门,他们早晚待不住。”
  书生们叹息不止:“我们本来买了院门,想去偷梁换柱,可是……”
  由于分赃不均,先在家欣赏这门上洒脱自然的笔迹,谁都不肯先动身去给人把门安回去。
  字写在门上,那么偷字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人买一个新门,把旧门卸下来,安上新的,带走。
  米芾也只能吃惊于他的字怎么会凭空从门上消失!
  根本想不到是被人偷走了!
  米芾听完之后觉得这计划不错,要是这么干,自己真没办法,只有一个问题:“那门呢?”
  书生们:“……出发时太激动,忘了携带。”
  路人都爆发出大笑。
  判官扶着墙叹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苏轼和黄庭坚听闻这消息之后,纷纷写信恭贺,这可比他俩厉害。他俩出门题诗,都写在人家院墙上,迄今为止还没有那面墙被偷走。
  冰糖葫芦的价格节节攀升,厨子小贩都在研究怎么做,直到有一个优秀的厨子,把糖熬的恰到好处,比起筋更进一步就是脆脆的,浇在去核穿成串的山楂上,完美复刻。
  价格被炒到五贯一串的冰糖葫芦,迅速回落到三文钱一串,市场价格趋于稳定,投机的商人顷刻间倾家荡产。
  皇帝们当然在意这种事,有些人是生前就节俭,有些人是死后才学会节俭,大多都是等到五十文一串时,就慷慨的买来吃。这价格还可以!而且这里是边城,价格变化稍慢一些。
  “这东西还能入药?”李世民对医学颇有研究,近年来在疏肝解气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他配置的两个药方被医馆收纳进常用药方里,时常开给那些气得要死的鬼,非常有效,哪怕是气冲牛斗,气的三尸神暴跳五灵豪气腾空的人,这一副药灌下去,瞬间都能心平气和,而且时效长达半日!比医馆给他的药方有效多了,这是久病成良医的最佳典范——只要生气的时间够长,就会了解平息愤怒的方式。
  娇妻幼女在旁边各自吃着:“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