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472节
作者:文绎      更新:2023-04-16 03:02      字数:4549
  “阿耶~挺好吃的。”
  李世民看着都觉得牙疼,和妻子说起另一件事:“我看宋朝现在的氛围不一样。”
  长孙无病:“哪里不一样?”
  “你觉不觉得,他们在策划什么事。精气神都不同寻常。”他们平时都唉声叹气,一副被劳役、被驱使也无可奈何的样子,现在突然变了,变得都有了希望,多了一点精干和勤恳,散步过去时都看到很多人。奇怪,他们应该有希望吗?他们还有什么希望?
  长孙无病沉吟了一会:“你觉得他们要对赵匡胤做些什么?”皇帝们都不怎么看得起宋代的皇帝,虽然皇帝们大多互相看不起,互相鄙薄,却对宋朝皇帝有种特别的鄙视。不过能打他们的,只有赵匡胤一个人:“这么多年才动手?”
  “赵光义总要把姿态做足,他那斧声烛影的传言,等宋朝一结束就能被搬上戏台。”
  不想下鼎被油炸的宋朝皇帝们紧密团结在宋太宗身边,接受他的训练,练习军阵。
  赵匡胤似乎对此毫无觉察,每天按惯例上午练武下午读书,偶尔给后人讲讲兵法,晚上大睡一夜,昏昏沉沉的做着不知名的梦。
  刘邦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太过分了!你们这些小孩没有一个人提醒他?老赵不容易。”
  唐朝的皇帝们理解不了,他们还算是小孩,赵匡胤是怎么被称为老赵的,也不知是谁更老。
  “那是宋朝家事。”
  “赵匡胤经历了一次,难道还能再经历第二次第三次?”
  “宋皇帝不敢与金人为敌,就敢和开国皇帝为敌?”
  “你还别说,外人有时候比家人可怕。”“莫非有郭荣在此中作祟?”
  郭荣放下酒杯:“不可诬赖我。”
  刘邦惋惜道:“老子刚想夸你干得漂亮,不是你啊,那真可惜了。赵匡胤自持勇武过人,对外排挤五代十国的皇帝,对内责打昏君,可不怎么受拥戴。这要是起了冲突,嘿,赌吗?”
  李旦挺爱赌博,率先问:“汉高祖要赌什么?赌赵光义能不能成功?”他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政变的人,对现在的氛围很熟悉,都说皇帝有城府又寡言,实际上,那是因为距离太远,官员看不清楚皇帝的脸。
  刘邦点点头:“赌这个,我坐庄,你们意下如何?”
  “除了汉高祖,别人没资格坐庄。”
  众人纷纷下注,刘邦为了观看事件的全过程,决定这段时间不走了,就留在这里,在外面的皇帝得到消息随时可以回来下注。
  刘骜问:“您这些年去哪儿了?”
  “耶律阿保机敬仰我,故兼姓刘氏;又以萧何助我,故变其母族、后族为萧氏。这事听说过吗?”刘邦只说了这么一句,就飘飘然回去,拎着锄头刨出来一坛酒,看了看地上的痕迹:“谁在我这里蹴鞠?”
  刘彻:“我和他们玩玩。”
  “怎么样?赵佶厉害吗?”
  “没叫他。”
  “啧,人家踢球能踢到金国的比赛上,怎么还不配陪你玩一场?”
  “高祖,你说话越来越像刘欣。”
  ……
  宋朝的皇帝们急切的想发起一场攻击,正如宋真宗所说,那口鼎是个威胁,宋太*祖随时可以把他们扔进去炸一炸。虽然他老人家生前很宽宏,死后也不常愤怒,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赵光义无奈的摁住这些不肖子孙:“我终于知道你们为什么输给金人。”
  急躁,狂妄,不分析,还没动手就觉得自己能赢。这要是一输,一定是兵败如山倒,一个个跑的比谁都快。要是让他们来做主,能说话,和二哥一交手,取得一点小胜,就能急着签订盟约,要赵匡胤每天只能抽他们每人十个嘴巴子,多了不行,就这样,还能为了‘不稳定的挨揍’终于变成‘稳定的挨揍’而沾沾自喜,觉得取得了一定成就,不用整天担惊受怕。
  战前要有足够周密的计划,研究好战后可能会发生的不同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这帮人没有什么策略,甚至提前庆祝即将到来的胜利,赵佶差点写颂圣诗赞美祖宗,幸好被按住了。
  赵光义忽然觉得这些年每逢人间皇帝犯混,自己就挨揍,这一点都不亏,他现在也想打自己,太丢脸了。这群不肖子孙究竟凭什么沾沾自喜?一副尘埃落定,余生有依靠的样子,还没赢呢!
  指望凭借偷袭或围攻唬住二哥,那不可能,二哥绝对吓不住。
  靠团结来抵御,那也不可能,一点都不团结。
  赵光义:他们的军事素质比我想的更差。
  赵宋的皇帝们无忧无虑的干着活,不论如何,得有竹林,得有假山和小溪,还有栏杆。赵佶拿出了更好的设计图,每个人看了都喜欢,决定投入其中,如果不能动用国库来修造园林,那就自己来。
  赵恒和赵祯一再表示,自从来到这里,一直在远眺唐朝拥有的假山,虽然不算高大巍峨,但能俯瞰两个帝镇,在这样的山上住着,就和以前在宫苑的山中俯瞰整个皇城一样,占据最先到来的春日暖阳,占据高高在上的空气和安静悠闲的贵族生活。
  在那样的山上‘独坐幽篁里’,那才是生活。
  赵祯:“此处应该修一座塔。”他们试了试,挖土堆山太难。
  赵顼无可奈何的叹气:“我觉得应该练习合击。”自古以来就有军阵,三人五人一小组,拿不同的武器,弓箭手远距离压制,步槊兵中短距离压制,刀手持盾,负责近身缠斗。
  “昨天刚刚练习过,不要扫兴,以前是一将无能连累三军,到如今有太宗指挥我们,你不要干预。”
  “……太宗叫我督促诸位练武。”我的祖宗们和兄弟的子孙。宋神宗感觉自己心累,怎么生前处处阻碍,死后还是处处阻碍呢。
  “去去去别捣乱。”
  宋神宗因为没被问责,格外冷静。
  赵光义暗中观察许久:-_-||还没打呢,还没注定能赢呢。要不然……我把计划取消了吧,他们这样子怎么看也不像能当大用的样子。取消计划呢,心中又觉得委屈不忿,我忍了一百多年,为的是什么?就是不要落人口实。不取消呢,又没有作战的底气。
  这天下午,赵煦按惯例来学兵法:“太*祖……有一件事,我不知道您知道不知道。”
  赵匡胤笑道:“什么事?我知道事很多,不知道的事情也很有很多。”
  赵煦沉吟再三:“赵佶父子三人,自觉委屈,不忿太*祖如此折辱他们,压榨他们的才华,把他们当做方仲永来使用,所蓄金银不给他们,我听他们多有怨言,想要暗中报复。”
  弟弟和侄子可以卖掉,父亲和祖父得好好的留下。
  赵匡胤迷惑的眨眨眼(⊙_⊙):“真的吗?这也算是羞辱?我比金人更过分?”
  赵煦叹了口气:“他们希望您能把棍子指向金人,而不是他们。”
  “知道了。”
  “您早就知道这件事?”
  赵匡胤没有回答这个愚蠢的话题,点了点桌子上的书:“兵书要融会贯通,死记硬背没有用。”
  赵煦觉得他很有深意,又未解其意,兵书中写了太多东西,一时想不明白他在暗示什么,但一定是很有意义。猛然一瞥间,他点的是‘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回去仔细琢磨,问刘清箐:“不动如山,难知如阴,要我融会贯通,这是什么意思?”
  刘清箐:“不知道,你觉得谁能赢,就去支持谁,反正我能歌善舞,你选错了队,至多罚我歌舞娱乐。”她自己很安全。
  只过了短短的两天,白天赵匡胤勒令赵佶赵桓赵构仨人写罪己诏,并以检查质量为名,一脚踹倒了五人搭建了整整半个月的三层小塔。
  赵煦在夜里苦劝父亲和自己一起跳反,太宗虽然是咱们的亲祖宗,但队友都不怎么样。
  赵顼却不愿意:“你没挨打,当然不懂我们的感受。”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不论天下如何,何曾被人打过?皇子犯错时挨打的都是伴读!“儿子,哀兵必胜。太*祖盛气凌人惯了,我们却忍气吞声许多年,这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
  赵煦:“近年来太*祖的脾气越发温和。”
  赵顼低声道:“自从赵昚继位之后,太宗的脾气越来越不好。事到如今,谁能力挽狂澜?宋朝若亡……除了两位老祖宗之外,所有人都是亡国罪人。秦始皇那好看热闹的暴君早早的把鼎送了过来,让人心神不安。”
  赵煦:“父亲,这难道不是秦始皇使驱狼逐虎之计吗?”
  历代皇帝只是过来嘲笑,只有秦始皇给鼎。
  赵顼:“傻孩子,自从汉以后,还有几个皇帝用鼎烹人?”
  别的朝代或许想给,他们可得有啊。
  借一口大铁锅过来就没那味儿了。
  父子二人正在辩论,忽然听见窗外一声唿哨。
  赵顼拎起哨棒,打开一条门缝,正要溜出去,被儿子一个飞扑怼在墙上。
  父子二人先悄无声息的挣扎在一起,到是没有扭打,一个死死抱住不撒手,另一个使劲推开儿子。
  屋外又是赵佶的声音:“父亲,您来不来?我们可走了。”
  赵顼咬牙切齿:“去不了,你哥哥死命纠缠,放开我!”
  这倒是不出他们的意料,赵煦没有挨过打挨过骂,和他们显然不是一路人。
  赵煦把老爹抗到塌上,放好,迅速爬上去坐在他腿上,把腿伸进官帽椅的扶手里,手在背后抓着另一侧的扶手,整个人横在上面固定住:“我要效法古人。”
  忘了是哪个古人,三十岁还坐在父亲腿上。
  赵匡胤的房屋已经翻修了两次,现在不再是个堡垒,而是一个端端正正的民居。
  高大,明亮,靠着李诫的《营造法式》,用结实的砖木结构搭建而成。漂亮极了,但防御力不是很强。
  门闩固然结实,旁边却有小小的气窗,安装的是明瓦。
  搭梯子上去,打破半透光的贝壳明瓦,用一个带着钩子的竹竿伸进去,轻轻把门闩怼出去一半。
  赵光义一挥手,率先走了进去。
  回头一看,就没有一个人敢于跟上来。
  他也默默的退了出去,把门关上,质问道:“你们在干什么?事到临头又反悔?
  只要敢于拼死,就不会任人欺凌!生前没有血腥,死后也没有血性吗?
  如今跟人拼命,不会死。不奋力拼搏,每日挨打受骂,如同奴隶一样,你们很喜欢这样的日子?
  等赵昚来到这里,和他一联合,都能压在我们头上。
  赵构,你不要以为你能幸免于难,李凤娘是你选的孙媳,如今对赵昚百般威逼,他要怪,首当其冲就是你!”
  赵构心中的悲伤逆流成河,他最喜欢的相师说那女人有凤命,就给了最喜欢的孙子,谁也没想到李凤娘能离间皇帝和太上皇的关系,让太上皇再也见不到亲儿子……赵构当太上皇的时候,赵昚几乎天天问安,隔三差五就陪着太上皇出去玩。相师真是太混蛋了!
  “太宗说得对!我们上!”
  刘清箐敏捷的在稻田中蛇形前进,偷看事情进展,和同样偷看的皇后们撞在一起,都有些尴尬,故作没看见对方。她丈夫还横在椅子上,亲自担当关人用的囚笼和麻绳,她只能出来刺探情况。
  她以为是众人拎着刀枪棍棒冲进太*祖屋里,趁夜偷袭,把他用锦被蒙头,一顿乱棍打个半死。
  不是。谁都没敢做这样结死仇的事,那样就等着每天被赵匡胤偷袭挂竹竿。
  他们只是围在床边,抓着赵构,抓着他的手拍醒赵匡胤:“太*祖,我们有些话想和您说。”
  大半夜被一群手拿棍棒的人叫醒,应该挺可怕了。
  赵匡胤仰面躺着,没穿上衣,枕着一个瓷枕,头发全都散开堆在头顶,粗壮的双臂上举,双手交叠在头顶,类似于抱着头。身上单独盖了一张被子,贺氏和宋氏相拥睡在床内侧。被人一拍,他突然坐了起来,目光如炬,握着一把剑。
  他堆叠在枕头上的长头发,抱着枕头的睡姿,就是因为头顶横了一把剑。只要他需要,他可以迅速拔剑劈下来。“你们真没胆量。”
  掀开被子,他的将军肚上扣着一个尺寸刚刚好的藤盾,如果有谁想一刀刺入腹中,那就有意思了。
  两名皇后也醒了过来:“嗯?终于来了?”
  皇帝们惊惧又尴尬的往后退,他们计划了这么久,这么隐秘的事,竟然完全被发现了!
  赵光义站在人群后面,叹了口气,有道是退潮时才知道谁没穿裤子,现在众人都往后退,才知道谁是领头的人:“将近一百二十年,我有什么过错,也清的干净了。骂我我认,打我我也忍了,事情总的有个头,如今皇位重归二哥的子孙后代所有,人间说这是物归原主,二哥该息怒了。从今往后,二哥对我的子孙后代,不能当做亲人,也请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