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节
作者:我吃元宝      更新:2023-04-17 18:37      字数:2717
  朝中有人私下里议论,说宁皇后性子凉薄,连娘家兄弟死了,都不过问一声。
  当然,真正聪明人都知道宁皇后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
  很明显元康帝现在不待见宁皇后,也不待见宁家人。宁皇后做得越多,错得越多,越发让元康帝厌恶。宁皇后想要自保,就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做。
  不做事,就不会引来元康帝的关注,也就不会让元康帝厌恶。
  当然,也有人担心,宁皇后什么都不做,元康帝会不会嫌弃宁皇后心性凉薄,对宁皇后越发不喜。
  喜秋就同宋安然说道:“现在皇后娘娘的处境真是艰难。要是少夫人处在皇后娘娘的位置上会怎么做?”
  宋安然挑眉一笑,“如果我坐在那个位置面上,自然是做该做的事情。娘家兄弟死了,不管是怎么死的,于情于理皇后都该表示一下。
  即便此举会引来元康帝的厌恶,也不该退缩。至少在大义名分上能够站住脚,这也算是一个好处。
  反之,皇后什么都不做,表面看起来躲过一劫,实际上她是两面难做,两面不是人。宁家人不理解她,误会她。元康帝那里也不会觉着她做得对。
  还有,既然皇帝对皇后已经没有了感情,那么皇后做事也就不必从感情角度考虑。凡事只从利益出发,做该做的事情,她这个皇后还是能够长长久久的坐下去的。”
  顿了顿,宋安然又说道:“做皇后很难,但是也要分人。有的人坐在那个位置上游刃有余。有的人则是步步惊心。
  宁皇后资质有限,很显然她属于步步惊心的那一类人。她遇上元康帝,是她的幸运,也是不幸。
  换做是我,有两个儿子在手,怎么着也会成为最大的赢家。无论用阴谋还是阳谋,都要将自己的儿子扶持到那个位置上。
  当然,宁皇后也有这样的野心和信心,不过她的手段和她的野心不相配。她的手段很多时候都落于下乘。
  这次的事情,原本她才是最委屈的那一个,她完全可以借助宁三老爷的死,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好处。
  可惜她却白白浪费了这个好机会,只知道一味躲起来。真是让我……我还真是看不上她那点小聪明和手段。
  她该给自己找个谋士。可惜,宁家人里面缺乏大智慧大局观的人。承郡王同平郡王也没能从宁皇后的角度考虑问题。总而言之,我替他们可惜。”
  喜秋问道:“少夫人真的替皇后娘娘可惜?”
  宋安然点头,“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我当然替她感到可惜。不过站在我自己的立场上,我却要高兴一下。宁皇后倒霉,宁家人倒霉,对我没坏处。”
  宋安然还有很多话没对喜秋说。
  比如高门大户之所以看不上小门小户的姑娘,一是因为家世,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小门小户的姑娘限于自身成长环境,很难形成大局观。缺乏大局观的小户姑娘嫁入高门大户,往往会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
  反之,高门大户的姑娘,除了家世好以外,她们自小耳濡目染,对政治有着天生的敏感,很容易形成大局观,懂得用大局观看待问题。
  很多时候,貌似大局观没有用。但是当京城开始变天的时候,这个时候缺乏大局观的人往往死得最快,也死得最怨。有大局观的人则能在关键时刻保全自身,进而保全家人。
  立足京城的大户人家,什么都可以缺,唯独不能缺少大局观,以及敏锐的政治嗅觉。这是大户人家能够在京城立足的根本。千百年来从来没变过。
  宁家本是普通军户,后来跟随永和帝造反,才开始慢慢发家。
  可以说,宁皇后的出身很不好,在世家眼里,宁家就是典型的小门小户。
  宁皇后局限于自己的成长环境,局限于从小缺乏好老师教导,又没有耳濡目染的机会,加上资质普通,所以即便她在王府皇宫历练了这么多年,她依旧缺乏大智慧大局观。
  这也就造成了宁皇后做事,状态非常不稳定。往往前面一件事做得非常漂亮,堪称经典。下一件事情,却又能让人目瞪口呆,手段下乘,让人忍不住想吐槽。
  状态不稳定的宁皇后,如果在生死关头犯下错误,那必定是致命的。
  这也是很多人私下里看不起宁皇后的原因。看不起宁皇后,进而看不起宁皇后的未来,宁家的未来。
  就比如宋安然,从一开始,宋安然就对宁皇后没抱过希望。以宁皇后的资质,宫斗加上朝堂斗争,真的有点为难她。偏偏她身边还没有一个像样的谋士,这就更尴尬了。
  但是宋安然看好承郡王和平郡王的将来。
  承郡王同平郡王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两兄弟都是嫡出。
  同样是嫡出上位的元康帝,要比一般人想象中更重视嫡庶分别。只要这两兄弟自己不作死,宋安然相信,两兄弟当中一个,最终会坐上皇位。
  这方面的问题,宋安然曾经和颜宓讨论过。颜宓同宋安然的想法差不多。但是颜宓稍微悲观一点,颜宓认为两兄弟当中总要死一个,另外一个才有机会上位。
  就比如元康帝同前废太子一样,同胞兄弟,同室操戈,那戏码不要太精彩。估计承郡王同平郡王这对兄弟,迟早也会斗起来。
  至于二皇子,三皇子,这对庶出兄弟,宋安然在他们身上没看到什么闪光点,暂时不看好这两人。
  而且元康帝对庶出的二皇子三皇子也不怎么在意。经常一两个月都不见庶出的二皇子三皇子一面。
  宋安然问喜秋,宁家现在是什么情况。
  喜秋告诉宋安然,宁家现在的日子不好过。宁三老爷死了,宁皇后又避而不见,宁家从上到下愁云惨雾。
  宁老爷子连着上了五份请罪折子,但是元康帝一直没有见宁老爷子。当然,元康帝也没对宁家做出申斥。
  宁家日子不好过,顺安商行暂时也由内务府派人管理。看情况,宁家很有可能被剔除顺安商行。如果宁家真的被剔除顺安商行,那么宁家就少了一个重要的财源。连带着宁皇后也会出现财政吃紧的情况。
  宋安然想了想,对喜秋说道:“内务府将宁家剔除顺安商行,这个很有可能。但是这对四海商行来说没有什么好处。
  正所谓做生不如做熟,新对手也比不上老对手更可爱。本夫人还是希望宁家继续留在顺安商行。万一内务府踢走了宁家,换上一个精明厉害的主来管理顺安商行,到时候四海商行就真的太为难了。”
  “那少夫人想怎么做?”
  宋安然想了想,然后对喜秋说道:“以我的名义,给宁家送一份奠仪。另外让朱敬以四海商行的名义,也送一份奠仪过去。”
  喜秋有些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引起陛下不满?毕竟是陛下亲自下令处死宁三老爷。如今京城大部分的人家都在观望,很多人都躲着宁家,生怕沾染上宁家的晦气。”
  宋安然轻声一笑,“不用担心。陛下还没有那么小气,因为一份奠仪就跑来喊打喊杀。而且我只是做该做的事情,多余的事情一件都没做。
  只要宁家不造反,陛下就没理由找我的麻烦。总之,就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希望内务府的魏公公能够接收到我的信号,感受到我的诚意,不要将宁家一棍子打死。”
  喜秋点头,“奴婢遵命,奴婢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