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作者:湖边的小豆豆      更新:2023-04-23 10:32      字数:8152
  每年过年的时候那就更夸张了。每年的腊月十五前后,粮店屋里屋外像唱大戏一样,人们都侧着身子来回挤,赶着买过年用的东西。时冬腊月,豆油凝了,还得在油桶下面垫几块砖,烧木头柈子,把豆油烤化了再卖。每当这时,粮店屋里总是烟熏火燎的。领完粮油后,都在粮店院儿里系好口袋绳,把豆油瓶装进帆布拎兜里,然后,大人背重的,小孩扛轻的,就这么一路扛回家去。
  凡是城镇户口的居民都吃供应粮,农民靠土地自给自足。那时候农村人最羡慕的就是吃上供应粮的人。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供应粮店是肚子不饿的保障。其实,按照供应本上供应的粮食量,是不够每个人一日三餐吃饱饭的。夏秋季节还好说,有青菜、瓜果,实在买不起了,还有榆树钱、野菜、大头菜根等可以挖来参合着吃。可要是到了青黄不接的时节,野外光秃秃的,一口吃的也找不到,家家秋天储存的土豆和冬天买的豆饼都成了最好的副食了。这个时候也没人会计较什么好吃不好吃了,只要能填饱肚子的,那就是好东西。
  这个年月,供应粮分粗粮和细粮两种,粗粮有高粱米、苞米茬子、苞米面;细粮有白面和小米。不到春节或是想国庆、劳动节这样的特殊节日,那是不大会供应大米的。喝苞米馇子粥和吃高粱米饭、苞米面大饼子就是家常便饭了,平常人家是很难很难吃到大米饭的。
  古家二老的户口已经迁到了生产队了,所以他们才能参加劳动赚取工分,队上也会给分粮食。只是部队上平时还是会补贴点钱票给他们,逢年过节时也会有些特殊的供应可以领取。所以二老也是有自个儿的供应本的。
  但是因为这年代好些东西不是你的供应本上有,就能保证一定能够保质保量的被你给买到,这还要得碰巧赶得上粮店什么的有供应才行呢。
  古家小姑在百货公司上班,百货公司所在的地方算是城市的中心主街了,那里不仅有百货公司,像是国营饭店,粮油店,副食品店,供销社,邮局什么的也都聚在那一块儿街区。古丹华又是做这个工作的,自己也是当家的主妇,跟粮油店的工作人员时常接触,平时百货公司有什么瑕疵品要处理的她也会提前给人家捎信儿,有来有往的相互便宜。
  所以古家买供应这件事儿好多时候都是她在帮着张罗,跟认识的朋友打好招呼,提前把自家的那份留出来。虽然不是每次都要找人帮忙吧,不过在一些要紧的时候,比如节假日和年关前,还有平时来了什么稀罕的物资的时候,那这些关系和人脉都是能起到大作用的。
  老古家的年货就在古老爷子一趟趟进城,还有孩子们每次回来时都会捎带点儿,就这么慢慢的给置办齐全了。
  这年头,农村普遍面临温饱困难的问题,平时家里几乎天天都是红薯、玉米粥、红薯面馒头和面条就着咸菜糊弄肚子,只有到了春节,才能勉强吃上回白面馒头(收获的小麦绝大部分缴了“公粮”,供应给了城市人口)或者肉馅儿的饺子这样难得的好饭。所以农村里对于过年这件事儿,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那都是十分期待的。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孩子憧憬过年,还因为这时候他们能有“新”衣服穿了。过年前,家里的母亲会把全家的被褥和衣服翻新一遍,拆一些旧棉被和棉衣,把里面的棉花捶打一下祛除灰尘,把棉被棉衣的里表洗一下,缝制成“新”的棉衣棉被。于是乎,过春节孩子们就算是有了所谓的新衣新帽穿了。
  由于天气冷,古家都是把拆洗的被褥衣服什么的放在主屋烧炕的房子里慢慢烘干的,所以这拆洗工作就开始的早,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
  好在古家村靠着大山,不缺柴火烧,毕老太太又是和善人,不会去计较烧柴多了浪费。所以冬天里她和陈红春浆洗衣服的时候都是兑了热水的。家里要烧炕,灶上常年的温着水,冬日里不管是用来喝还是洗漱做饭洗衣的都是极好的。可别小瞧了这点儿热水,它能让人在寒冷的冬日里少受好些罪,少生好多病。尤其是对家里需要操持家务的女人来说,这一点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除了拆拆洗洗之外,过年当然还少不了要进行大扫除。
  毕老太太是个干净利索的小老太太,平时家里就被她打扫的十分干净整洁。这临近年关,那更是不遗余力的以着近乎是洗房子的程度在打扫了。
  桌椅板凳,床上地面这些自不必说,连平时不太清扫的房梁都要站在梯子上整个的洒扫一遍。当然了,这活儿是儿子们回来帮着给干的,老太太也上了年纪了,可不敢叫她这么的爬高上低的。
  除了房间里,前院中庭和后院也都被毕老太□□排着全部给收拾了一遍。古家的院子里铺的都是大青石砖,说来平时就经常洒扫,不像别家的土路那样刮个风下个雨的,就会弄得满院子尘土飞扬泥泞不堪的。
  里里外外的都收拾干净了,就到了过年的重头戏,也是华国人自古都看重的——吃。
  这个年月不像后世那样经济发达,交通通讯便利,商业繁荣。对于年货和过年期间的食物完全可以不用提前准备。反正就是大年三十儿的时候,超市也都还开门营业呢,一点儿用不着担心准备不充足会大年下的饿肚子。
  但回到这几十年前的现下,这时候过年那真的是要提前准备好整个正月要吃的食物的。因为这时候过年大家统一的都放假了,城里的粮油店、供销社、国营饭店什么的都停业了,要是不自家自个儿准备好了,那就只能饿肚子了。
  而且华国人还十分讲究要过个好年,就是就算是辛苦了一整年,大年下的也要尽量吃得好,否则将来的一年就会吃苦受罪,还不吉利。华国人的团圆文化和好吃这是出了名儿的,大年下的一家子聚在一起,都会尽量做些好吃的来慰劳过去辛苦的一年。
  准备吃食,那就少不了肉。
  这年头想吃牛肉羊肉基本不太现实,就是条件好点儿的人家,过年能杀只鸡买点猪肉的,城里的遇上供应了,能弄来条鱼的,这都能算的上是过了个好年的。
  城里买猪肉靠供应,得提前得了消息连夜的排队去买。农村人家吃肉一年也就大年下这么一回。村里养着任务猪,交了公家的那份后能留下个一两头的给各个生产队,等到过年的时候,杀了按照工分给各家分肉。
  杀年猪、杀猪饭,这一年代文种田文里必不可少的重要情节就在古明妍的身边真实的上演着。可惜她奶考虑到她太小,不好看那血腥的场面,就没带她去瞧热闹。加上她现在也吃不了肉,她也就刚长出了两颗小乳牙,勉强吃点鸡蛋羹到头了,就更别说杀猪饭了。所以,到了村里杀猪那天,古老爷子和陈红春都去帮忙了,自家大堂哥也跟着他的一群玩伴儿(据说是叫铁柱、土墩儿什么的……)疯跑着去看热闹了,家里只剩下她跟毕老太太大眼儿瞪小眼儿。
  老太太为了照顾她也不能去吃杀猪饭了,只让大伯母陈红春给她带回她的那一份来家里吃。
  农村年下杀猪一向是传统,有句话是“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这句话体现了农民对于杀猪的期待,标志着做好了迎接新年的准备。有句老话说得好“百菜白菜鲜,诸肉猪肉香”,杀年猪用的猪是村民们养了一年的猪,肉质是后世超市里卖的普通猪肉比不上的。
  杀猪是不会浪费掉猪的每一个可用部分的,猪血、猪肠、猪的内脏都是不会浪费的,得用来制作杀猪宴。把猪下水和一些边边角角的东西跟蔬菜土豆什么的一锅乱炖,加上调料入味儿,在这年头就是顶好的杀猪饭了。
  杀了年猪后主要要进行分肉,各家各户依照公分领属于自家的那部分。这年头家家缺少油水,都想要肥肉多的部分,那这就要看这家人跟分肉的人的关系好坏了。
  像是古家这样的人家,在村里地位高,又跟大队长家是亲家。故而虽然家里只能靠老两口和大儿媳陈红春的工分,能分到的肉不多,但都是油水较足的部位。
  只是只这些肉过年是不够的,所以每年老太太都会让儿女们尽力的去淘换。这时候也不计较他们是不是从黑市上弄回来的了,反正只要东西好,能给大家过个好年的就行。
  年下计划要吃的肉之外,毕老太太还会分出一部分肉给做成腊肠腊肉,这些有的是要给在部队的大儿子古建党寄去的,一部分是要给些重要的老领导老战友走礼用的,再有就是给平时馋肉的时候或是每月聚会上给家人添菜的时候备着的了。
  在置办完年货,打扫完卫生,分完猪肉后,就到了过年最后准备吃食的工作环节了。
  习俗讲究:“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按着这里的习俗,到了年二十九,老太太就开始带着大儿媳妇蒸馒头,炸丸子、麻叶什么的了。由于没有足够的油,炸货也不能多做,只保证能给大家能解解馋便罢了。
  第18章 第一个年
  到了除夕的这天,古家人都早早的回到了老宅。
  老宅的院门儿上贴着古老爷子写的对联,家里的窗户上还粘着毕老太太剪得窗花,总之就是处处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气。
  古家倒不讲究男人不能进厨房,来家之后,人人都是撸袖子上阵,洗碗刷锅烧火的帮忙。
  今年古家运气好,赶上了城里的供应,弄来了两条大草鱼,一直在院子里给冻着呢。这会儿古明妍她二伯母就在收拾这条鱼,赵美秋毕竟是干这一行的,那动作娴熟的,看着去就很是利索。
  这年月,结了婚的女人可没有不会做饭的,手艺好不好的另说,反正都能给做熟了就是。毕竟算得上是生活条件所限,逼着人就得掌握这项技能不可,再是没有灵性的厨房杀手也都被练出来了。
  这会儿厨房里,毕老太太和三个儿媳妇已经各自做好了自己的拿手菜,古家的年夜饭就这么被众人合力的给整治出来了。
  年夜饭是半下午的时候就开始的。白菜烧豆腐,凉拌粉丝,炸丸子、猪肉炖粉条、红烧草鱼,鱿鱼炒蒜苗,干辣子炒鸡蛋,还有一个冬瓜海米汤,主食是香喷喷的大白馒头。
  这一整桌的每个菜,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好菜了。鱿鱼和海米是古建国从青城出差带回来的特产,都是干货,泡发了做成菜,既好吃又有营养,也是吃个新鲜。这就是古家有个常年在外面跑的人,否则这东西也不是好得的,海鲜干货什么的大多还是供应京都、海市这些大城市的,安城即便是省城也是不大能见到的。
  除了难得的饭菜,老爷子还拿出了自己藏起来舍不得喝的特供酒,也是赶在过年的好日子里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菜上齐了,酒也满上了,大大小小的人围了满满两桌子,这时候也没人动筷子,只听老爷子举起酒杯,发表新年祝词:“过去的一年你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实的工作,这一点很好,要保持下去。咱家这一年好事连连,不仅终于得了个小孙女儿,老二家的这又怀上了,你们为老古家开枝散叶的,我这个做家长的很是高兴。新的一年里,小孩子们要听话,好好锻炼身体,争取多长高些。你们做家长的,上要孝顺老人,下要教养好子女,更要好好工作,为我们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添砖加瓦。好了,干杯,大家新年快乐。”
  “干杯,新年快乐。”大人们举起酒杯,小孩子们举着装有糖水的杯子,一起碰杯。
  在老爷子的祝酒词后,年夜饭便正式开始了。大人们还好,还顾着面子故作一下矜持,时不时的喝点酒,尽量有意放慢着吃饭的速度,别显得自己眼皮子浅的跟没见过好东西似的急切。
  可那边的小孩子们就没什么顾及了。古明妍眼看着几个大的已经会自己吃饭的哥哥们已经要把筷子挥出残影出来的架势,不禁也跟着流口水了。
  话说,她也好想吃啊,穿来这么久,天天看着条件已经不错的古家每天吃的也不过都是些粗粮杂粮的,顶多就是量比别家大点,菜肉什么的丰富点。本来都做好心理准备接受现有条件的她,看着这过年一下子家里能吃的这么好,那自然就忍不住了嘛。喝了这么久的奶,她嘴里都快淡出鸟了好不好,能不能让她也尝尝味儿啊,嘤嘤嘤。
  似乎是看出她馋了,宁荣薇把闺女儿抱了起来,拿着筷子沾了点肉汁儿给她喂到了小嘴里。
  啧啧啧,那滋味,混合了肉香还有蔬菜和调味料的味道,给古明妍这个长久以来只喝奶,都没尝过别的刺激性味道的小婴儿给香的啊,口水直流,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啊。
  在一旁看得直乐的古建国也拿了个馒头,揪下一小块沾上肉汁儿喂了古明妍一口。只有两颗小牙牙的古明妍,只能靠着小乳牙和牙龈慢慢磨着把馒头给吃了下去。
  嗯,好吃是挺好吃的,就是太累了,磨的她牙龈都有些疼了。她还是等再长大一些再觊觎这些好吃的吧,到时候让老爸给她买好多好多的肉肉吃,嗯,就这样决定了。
  看姑娘吃了两口就没兴趣了的古建国又起了坏心了,这人拿着筷子蘸了蘸自己酒杯里的酒,趁着老太太和宁荣薇都没看见,一筷子给喂到自家闺女儿嘴里去了。
  古明妍还以为她爸是又要给她喂菜汁儿呢,乖乖的就张嘴吃了。结果没想到这个不靠谱的竟然给她喝酒!好吧,虽然这还称不上是喝,顶多就是尝了尝味儿。不过就这么一点儿还是把她给辣的不行,马上皱眉挤眼的还红了脸。
  那边看了全程的古老爷子这时候也看不下去了,一脸严肃的训斥儿子没轻重,再把她小孙女儿给喝醉了可怎么是好。老爷子义正严辞的教训儿子,完全不承认他刚刚其实早就看到儿子的小动作了,只是他自己也好奇想看看孙女儿的反应会怎么样,这才没制止儿子的。总之,这一对父子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主儿,都不靠谱。扭脸,不理你们了,哼。
  这边古建国因着自己不靠谱的行为受到了全家人的指责抨击,当下只得低头承认错误,弄得那边的小孩子们都来笑他,饭桌上的气氛很是热闹。
  最后,一桌子的菜,连带着汤和主食都被大家吃的干干净净,完全践行了光盘行动。其中最受欢迎的要属古建国带回来的海鲜还有猪肉了,谁让这年头人人都缺油水呢。
  要叫古明妍说,这碗盘干净的都不用洗了,让她这个最讨厌洗碗的人都觉得,要是每次洗碗都是这样被吃的干干净净,连油都被馒头蘸着给抹干净了的碗盘,似乎自己也是愿意洗上一洗的,反正冲一下就好了嘛。
  不光是大人这样,连小孩子也都把食物一扫而空了。有的用筷子不熟练洒出来的,也都被孩子们一一捡起来吃掉了,一个个乖的简直让人心疼。哪里像后世啊,小孩儿吃个饭,大人各种在后面追着喂,还偏食挑食什么的超级不好对付,果然就是条件太好了给惯的了,饿两顿就好了。
  酒足饭饱后,一家人洗洗涮涮的收拾好,倒上热茶围着炉子开始守夜。
  毕老太太给孩子们一人发了两颗糖果还有葡萄干,把孩子们乐的只喊奶奶真好。
  葡萄干这些水果干都是年前古建党寄回来的年货,这时候就给摆开当做零嘴儿给孩子们甜甜嘴儿。孩子们平时很少有零食可以吃的,过年这会儿既然有了就想让他们放开了吃的开心才好。
  桌上除了这些外,还有瓜子和本地产的红枣,都是晒干后能长期保存的那种。这些都是年下老两口准备待客用的。
  除夕之夜,大人们要守岁,小孩子们熬不到那么晚,吃饱喝足后玩了一会儿就都睡了。大家都在堂屋,就把孩子们都放在大炕上,只待过了午夜守到时候了,再各自带回去睡觉。
  年初一的早上,古明妍早起醒来后就被宁荣薇给她换上了新衣服,还给她头发上戴了朵红色的绢花,映着她白嫩嫩的嘟嘟脸,显得格外讨喜。
  家里的三个哥哥也被打扮的精精神神的,虽然没有新衣服穿,但宁荣薇给三个儿子都做了新鞋子,几个人也是挺乐呵的。
  夫妻俩收拾好孩子,自己也换了身儿好衣服,毕竟是过新年嘛,要招待客人还要出去拜年,总要穿的精神干净些才好。
  人们期待过年,除了小孩子们新年有新衣穿有白面馒头吃,再者就是大人们都不用上班了。过了初一,家里的孩子几乎是天天都要跟着大人“串亲戚”,小孩儿们有时候碰上“有钱”的亲戚,还能挣到一分两分甚至一毛两毛的压岁钱呢。
  早上起来,吃过饺子后大家都给老两口拜年,二老给下面的孙子们一人发了一块钱的压岁钱,在这年头可是不算少了。
  当然,他们也不会忘了古明妍的那份,二老还特意用红纸给包上了。放到她手里叫她拿了一下后,老太太就交代宁荣薇帮她收好:“都给妍妍攒着,等咱妍妍长大了给买漂亮衣服啊。”
  从年初一开始,大人们都忙着走亲戚拜年。古家在村里地位高人缘儿好,几乎天天都得迎接亲戚乡邻的来家做客。尤其是村里的孩子们来的特别的多,那是都知道这家好吃的多,还有平时没见过的东西,孩子们几乎是排着队上门的。
  古老爷子他们也不介意,上门的都给上一分两分的压岁钱,也拿些果干瓜子什么的分给他们吃。整个大年下,古家老宅都是最受小孩子们欢迎的地方。
  当然了,也有那占便宜没够的,指使家里老大不小的孩子厚着脸皮上门的,或者是有人家的孩子初一上午来了,下午还来的。遇到这样的,古老爷子就不行了,还得毕老太太上。
  她也不跟人小孩子计较,东西还照给,只是会把人送到大门外,高声说:“毕奶奶知道你们懂礼,都这么大了还知道上门拜年”,或是“哟,这不是谁谁谁家的谁谁谁嘛,你妈这记性可不好,上午不是才让你来毕奶奶家拜过年,这会儿又来了,是不是记错了啊?赶紧回家问问去,别是少上了谁家的门,倒是惹得长辈生气可就不好了”。
  老太太这么一说,谁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啊。
  那能做出这样事儿的人家儿也是贪图老太太给的压岁钱和好吃的,所以往往都在宅子的近处躲着呢,就是等着自家孩子出来了好上去把钱收走的。
  这一听老太太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加上周围人的眼光,这下是再不敢打坏主意了。
  别看周围大多都只是孩子,可就是这些半大的孩子,懂点事儿了吧又不懂隐瞒的,转身儿回过头就能把谁家占便宜这事儿宣扬的满村都知道。不想在大年下的牺牲自我给大家增添八卦的,那不就窜的比兔子还快了吗。
  就是因为古家这大方但又绝对不当冤大头的风格给村里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古家就成了村里条件好但却不会被人嫉妒的人家,再加上毕老太太的威信,更不敢有什么不好的算计放到古家人身上了。
  话题扯远了,再说回拜年。这一项十分必要,影响着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但又十分累人的风俗,暂时还影响不到古明妍这个未满一岁的奶娃娃。
  自家奶奶和亲妈都怕她被冻着,这一个冬天都没怎么让她出门,顶多就是在自家院子里晒晒太阳。初一这几天外面还下着雪呢,家人就更不可能带着她一家一家的转着拜年,回头喝了冷风再给病了,大过节的可净是受罪了。
  所以,继看杀年猪的心愿落空之后,想借着拜年的机会感受感受乡村风土人情的古明妍的愿望再次落空。谁让咱现在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呢,一点儿决定都不由自己个儿,爸妈爷奶说啥就是啥吧。
  有了这样觉悟的古明妍便觉得让大人劳累,小孩激动欢喜的过大年也不过如此了。主要是她跟往常一样,还是只能待在家里吃吃睡睡的,无比无聊。她觉得过年这项活动对她这样的小小孩子来说尤为不友善,一点儿都不好玩。
  当然了,估计能有她这样想法的也就是她一个人了,毕竟别家正常的像她这么大的小孩子根本就不懂事也不记事的。
  期待着出去放风的古明妍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出门的愿望还没有完全的落空。
  古家大多数人还是在城里扎根的。虽是在老宅过年,可是到了年初二,儿媳妇们都得回娘家,之后还要跟城里的同事邻居什么的拜年。
  所以年初二一大早,各家都收拾收拾准备回城了。而古明妍,这时候也得跟着自家爸妈回城去给外婆拜年。这下她总算是能出门了。
  古家的规矩是这样的,由于古家自家也要在年初二招待回娘家的女儿和姑爷,所以这天,就由娘家就在村上的大儿媳陈红春帮着在家里张罗待客,其他两房的儿媳妇回城里的娘家。而陈红春会在年初三回自己娘家。等到了初五破五的时候,儿子闺女的都再回到老宅团聚一次。
  因为跟爷爷奶奶在村子里住,之前天又慢慢变冷了,古明妍这算是打从满月回村就再没离开过的。
  当然,这都不算啥,多少村里人一辈子也没出过村,连城都没进过的也比比皆是呢,人家也过得好好地不是吗。
  第19章 大伯探亲
  古明妍上辈子就是个十分标准的宅女,能不出门绝不出门,只有有水有电有网络,凭借外卖为生的她甚至可以一个月都不带出门的。
  宅是相当宅了,但那也是要在有网络可以给她提供丰富的娱乐资源的前提下。穿越到六十年代,别说网络手机什么的了,就是连个带字儿的书她都没见着。
  她现在也不像前几个月的时候睡眠占据了一天里大部分的时间。这阵子她睡的没有之前那么久了,就空下了好多时间,不能说话也不能走动,还因为天气冷不能出去转转,简直要把她给闷坏了。古明妍第一次觉得自己原来对外面的世界有这么强烈的渴望,这对于上辈子的她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