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作者:湖边的小豆豆      更新:2023-04-23 10:32      字数:9308
  这回好不容易因着过年,毕老太太想着亲家母也好久没看见孩子了,她做外婆的肯定也稀罕想念孩子。又是大过年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她也就同意让古建国两口子带着孩子回去看看,等初五回村的时候再给她送回来就是了。
  古明妍这下知道要回城给外婆拜年,还能回到阔别了五个多月的家里看看,心情终于好了起来,笑得露出了两颗小乳牙,看的大人也跟着她一起高兴乐呵。
  被包裹成了一个球的古明妍,被宁荣薇抱着慢慢走在村道上。因为下雪,又带着四个孩子,古建国不敢骑车,只是把孩子们都放车上,他推着车子走,过一会儿跟妻子换换,一个推车一个抱古明妍,晃晃悠悠走了小半天才回到了城里。
  回到家里连忙安顿一番后就又赶紧出门去白敬龄家。
  古建国一家提着礼物到了白敬龄家的时候都已经都到午饭饭点儿了。好在都是自家人知道情况,不然这赶着饭点上门做客可不是啥有礼貌的行为呢。
  古明妍的舅妈周晓淳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出来的大学霸,她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大学里当老师,一个教历史,一个教语言学,而且还都是早期留过洋的人才。两个文科生父母生下的女儿却是个理工科人才,现在是军工上担纲重要的科研项目工作。
  古明妍一到外婆家,就被白敬龄抱到了怀里亲香。对于这个自己亲手接生出来的外孙女儿,这么长时间没见到了,白敬龄是十分想念的。奈何她本身工作就忙,还有两个孙子要照顾,也就没什么多余的时间去看看小外孙女的。这一转眼孩子已经六个月多了,整个的长大了一圈儿,小脸肉呼呼的看着十分可爱。
  同样是丰富的午餐,同样没有古明妍的份儿。看着自家三个哥哥吃的高兴,自己只能跟也才一岁多的小表哥宁致和一块儿抱着奶瓶,古明妍不由心酸的想,小孩子真是没人权啊。
  热热闹闹的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收到外婆和舅舅给的两个大红包,古明妍不禁想着这些钱以后能不能真到自己手里。“把压岁钱给妈妈,妈妈帮你存着”,这句每个小孩都听过至少一次的妈妈忽悠人的话,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吧。
  古明妍上辈子的压岁钱就是被她娘亲以什么妈妈给你存起来保管好啊,给你买保险啊,以后给你交学费啊等等理由给弄不见的。反正只要上交了上去了,那就不可能再让你看见了,只当自己落了个曾经拥有吧。
  就是不知道这辈子换了个妈妈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热闹的春节就在大家互相走亲访友,串门拜年,家庭聚会中慢慢的过完了。
  虽然来到这世界上的第一个年古明妍感觉自己没什么参与感,但到底还是从人们脸上的笑容和人们的热情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和人与人之间浓厚的情谊。跟后世吃年夜饭看春晚,发朋友圈抢红包的春节可是大有不同的。
  春节过完后,大人又恢复了正常的上班,古明妍也继续她在古家村的生活。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到了初夏的时节,古明妍也十个多月了。
  这时候她的乳牙也多长出了几颗,翻身坐爬什么的都不成问题了。
  她自己有时候也会偷摸练练发音啥的,现在也能时不时地蹦出些单字儿了。什么“奶”“爷”“爸”“妈”“哥(咕)”的说的还挺好。
  她这么大就开口能说清一些字儿,算是开口较早,极为聪明的那一波儿孩子了。这一点可是很让老古家人骄傲的。之前家里都是男孙的原因,男孩子本就开口晚,跟自家这开口格外早的一对比,就显得古明妍特别聪明似的。
  毕老太太很自然的把古明妍说话早的这功劳归功到自己和大孙子身上了。因为他们俩是属于那种不管古明妍听不听的懂,都特别喜欢在她面前叨叨的那种。老太太深以为就是因为他们经常与小孙女儿沟通对话,才造成了她早早就学着说话了的原因。
  古明妍慢慢学着开口说话这事儿先放置到一边儿,这两天,古家上下都特别兴奋,一看就知道有什么好事儿要发生了。
  见到的村民都猜是不是古家二儿子的媳妇儿要生了或是已经生了这老古家人才这么高兴的?不过算算日子应该还有一个月才到时间吧,难道是早产了?也没听着有人给报信儿啊。
  古家二老的高兴不是因为家里又有孩子即将出生,老二媳妇的肚子还好好地呢,去白敬龄那里帮着给看过,应该是能足月生产的。
  他们高兴,是因为大儿子古建党一个月前来信,说六月底的时候能有一次探亲假,到时候要回来看看。这看着儿子回家的日子就在眼跟前儿了,古家人能不期待和高兴嘛。
  算算日子,古建党自从三年前升了副营回来探过一次亲,之后竟是再没回来过的。虽然他每月都会给家里寄信,也会按时把工资津贴什么的给陈红春寄回来,想着家里的父母妻儿的,也常常会寄些零食野味什么的回来,可到底人不在,东西给的再多又如何呢。
  想到这儿,老两口也是觉得挺对不起大儿媳妇的。
  儿子是个倔强的性子,他们老两口好好地,偏要把老婆留下来照顾他们。虽然也是考虑到在家乡生活多的是人能搭把手,媳妇娘家又在跟前,帮着他尽孝的同时也是能得到长辈的帮助和庇护。身边是熟悉的环境,有有熟悉的朋友和家人,总比跟着他去陌生的部队,一个人操持一大家子的生活,身边还没个人帮衬的好。
  虽然都是为着别人考虑,但毕老太太想起之前三儿子跟她说的话,想着这夫妻长久分居到底不是个事儿,要是没条件也就罢了,可他们不是啊,以大儿子的级别是早就可以申请家属随军了的。这一直拖着就算儿媳妇没意见,亲家那边难免没有别的想法。再说了,老三说的也有道理,明天越来越大了,男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十分需要父亲这个角色给予孩子指导和教育的。这次儿子回来一定要好好跟他说说,让他带着老婆孩子去随军不可,毕老太太默默的在心里下定决心。
  六月二十七号一大清早,古老太太起床就念叨着自己左眼皮儿直跳,这是有好事儿的兆头啊。她就跟古老头说,会不会今天大儿子就会回来。虽然这比较迷信吧,但竟还真让老太太给说准了。
  半上午的时候,古明妍就听见自家周围有比较吵闹的声音,她正在老太太的搀扶下练习站呢,就听见有个像是邻居铁柱他娘的声音喊道:“大娘啊,你快出来看看谁来家了啊,哎呦,大兄弟可是好几年都没见到人了啊,这是回来探亲啊……”
  毕老太太听着声音,猜想这一准儿是自家大儿子回来没错了,连忙抱起古明妍就往家门口走去。
  这会儿家门口已经围了好些人了。这年代人们都崇拜军人,古建军打刚进村口就被人认了出来,一路走过来,大家都是各种打听他在部队上的事情,古建军倒也都耐心的一一回答了。只是回家心切,他边回答边加快了步子往家走。这会儿之间古建军一身绿军装身姿挺拔的站在人群中间,别提多显眼了。
  毕老太太看到儿子一下子就红了眼眶。
  她和老头子都是战争年代一路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下走过来的,哪能不知道当兵的苦和危险。可这是孩子的选择,国家还不完全和平,不论是为了大义还是孩子的心愿都没有阻止孩子离家参军的道理。
  可古建军到底是老两口的第一个孩子,每次看到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子孙满堂的,就独独缺了老大,当父母的哪有不想念不心疼的。
  这一次又是好几年都不见,各种情绪一下子控制不住地纷纷涌了上来,让老太太都忘记了自己平日里彪悍的形象了,直接拉着儿子的手抽泣了起来。
  周围的乡亲见到这情景也有红了眼眶的。这年代大家崇拜军人,那是因为他们确实是用自己的身躯保家卫国,给老百姓换来和平的日子的。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对给他们带来和平的军人自然是有无上的崇敬和感谢的。古家老两口平日里不显,大家都快忘了人家家大儿子也是驻守边疆保家卫国的好战士了,这孩子一离家就是好几年都回不来,搁哪个做父母的能不心酸啊。
  一时周围有跟着流眼泪的,有出声安慰的,还有那机灵懂事儿的赶紧去给正在放羊的古老爷子和在学校的陈红春报信儿去的。
  古建党看着母亲的样子也是满心的愧疚,赶紧拉着母亲的手不停地安慰,直说自己啥都好,没吃苦受罪啥的,然后又赔罪:“这几年着实是抽不开身,没能在爸妈面前尽孝,还净让你们担心了,是儿子不孝”。
  老太太不愿听他说这些,赶紧转移话题,把手上抱着的古明妍推给儿子,说“看看,这就是你三弟家才生的小侄女儿,你二弟妹现在又怀上了,你几个兄弟现在都不只一个孩子了,就你,一天不着家的,就明天一个儿子,回头你媳妇要埋怨你我可不帮你。”老太太说着便岔开了刚才伤感的话题,赶紧一边跟乡亲们道谢致意一边拉着儿子回家了。
  古建党看着怀里的小女娃儿,睁着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白净又肉嘟嘟的小脸,还会张着个小嘴儿冲着他笑,一笑还露出几颗白白的小米牙来。原来这就是自家好不容易盼来的小女娃儿啊,真是太可爱了,古建军不禁在心里感叹。
  从来没抱过女孩子的古建党感受着怀里软绵绵的小小身子,不禁有点羡慕起自家三弟了。想起之前三弟给他来信说的事情,他这次也是下定决心了,决定要把老婆孩子带走随军去。到时候一家团聚了,说不定他也能生个这么软乎可爱的女儿出来呢。
  古明妍被很多人抱的都抱习惯了,不过不得不说她这个第一次见面的大伯抱得是最难受的一个。
  跟自己想象中的硬汉军官差不多,大伯的形象就是典型的国字脸,浓眉、高挺的鼻子、这会儿可能是赶路来不及收拾,脸上还冒着点儿青胡茬儿。身材高大,身体硬邦邦的都是肌肉,可以看出平时训练强度真的是很大了,整个人都板板正正的,反正一眼看上去就是个充满正气的可靠形象。可能是没怎么抱过这么小的孩子吧,他的动作很不自然,几乎像是把古明妍架起来一样。
  说起来,自家这些亲戚里面,奶奶妈妈伯母这些女性长辈就不说了,哪个抱她的时候都是温温柔柔的,而且都是当了妈有经验的人了,她被抱着在哪个怀抱中,都能舒服的马上睡过去。
  自家老爸可能也是当过兵的原因,身体挺结实的,但没有大伯这么夸张,但抱着她也没有二伯抱她的时候舒服。她家二伯自从二伯母怀孕之后,每次来家总是要抱抱她的,说是要沾染一下气息,也好叫他也生个小女儿出来。二伯没参过军,这年头又不讲究锻炼身材,他家里吃得还行,所以身上有点肉肉的,被他抱着算是比较舒服的那一款了。
  不过,要说她最喜欢的,还是古老爷子的怀抱了。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年纪大的人身上有股不大好闻的气息,可能真的有吧,但古明妍在自家爷奶身上是没有这种感觉的。她喜欢躺在古老头的怀里,伸手揪揪老爷子的胡子,盯着爷爷脸上的褶子,闻着老人身上的烟草味道。每当这个时后,她的世界好似就只剩下了爷爷的胡子,爷爷的皱纹,爷爷粗粗的手指和手心里的老茧,就这么静静的盯着看,她都能看上好久,然后沉沉睡去,不知道心里有多么的安心平和和幸福。
  第20章 大伯母随军
  古建党是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从疆城回到安城的,因为没有直达的车,中间还换了两次车。一路折腾,好不容易到达安城的时候,人也是累的不行了。回想了一下自家三弟单位的地址,他就直接先找到了古建国,跟他借了自行车,这才一路骑回到了古家村。
  这会儿好不容易进了家门,被老太太问到路上的情况,他就如此这般的照实一说,接着补充到:“我见着三弟了,他们今天还在上班,他说晚上去大姐、二弟还有小妹那都通知一下,刚好赶上明天周末,到时候一家子都回来。”
  “好好好,你弟弟妹妹也好久没看见你了,底下的小辈们估计你都不认识了,再不见见人,他们都得忘了你这个做舅舅大伯的了。”毕老太太边给儿子递茶边抱怨道。
  这边正说着话呢,那边得到消息的古老爷子和陈红春就前后脚的进了家门。古老爷子手上还拉着古明天,估计是半路上遇见这疯玩的孩子了给顺手拉回来的。
  比起老太太一时间的情绪失控,古老爷子的表现就要淡定许多了。一个是大男人情绪本就内敛,再一个他在回家的路上就已经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了。这会儿见了儿子也就是询问询问他部队上的情况,还有能在家待上几天这些事情。
  那边陈红春在听到相熟的村民跟她说她丈夫回来了的事儿后,就激动的不行,慌忙跟别的老师交代帮她盯着点儿班上的事后,就赶紧一路往回赶,都没能想起来先去把古明天这个儿子给揪回家。
  这会儿进了家门儿,看见丈夫坐在厅堂,看着他高大身躯就在那里,显得平日里空旷的堂屋都没那么大了。她不由得满面涨红,像个新婚的小媳妇儿似的低着头不敢说话,就那么往边儿上一坐,拉着儿子在怀里,像是要缓解一下内心的羞涩。
  说起来,大伯母陈红春这么多年都没能随军,但始终也没什么怨言,一方面是她本身就是个孝顺温柔的性子,另外就是她对古建党那是真心喜欢,所以对他的意思都是坚定的执行的,说句以夫为天有点过头,但是把丈夫看的比较重也是真的。
  他们俩是相亲认识的,一个正直青春年华的怀春少女,遇到了人高马大,职业还是令人崇拜的军人的古建党,这个男性荷尔蒙满满的青壮汉子,在两人相见之初,立马就成了陈红春心中的大英雄了。这一看上,心里喜欢的不行,也就不管什么常年分离,丈夫照顾不到家了的种种缺点了。因为古建党假期有限,两人对彼此也都很满意,很快的就敲定结婚了。
  婚后他们两人有过一段比较甜蜜的时光,古建党也的确像陈红春想象中的一样是个顶天立地有责任心的男人,对她和她的家人都很照顾。公婆也是一结婚就把他们小家的财政大权交个了她,比起同村里长大的小姐妹们进门得各种看公婆丈夫的脸色,半毛钱都摸不到的情况,陈红春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
  因此,对于之后丈夫的常年离家,让她在村里照看父母孩子的行为,她也一直能理解并且接受良好。只是时间长了,自己和孩子难免会想念他这个丈夫和父亲。尤其是之前二弟妹又怀孩子的事情,让陈红春不由得也想给明天再生个弟弟妹妹的,虽然家里有明妍也有别的弟弟,但毕竟是隔了房的,要是能自己亲生的肯定更好。
  陈红春自己不敢跟丈夫提出要随军,所以只是在之前丈夫来信说要回家探亲的时候希望这回他能待得时间久一点,如果她能趁这个机会再怀上一个就更好了。
  这会儿听到公公问到她最关心的问题,陈红春不禁马上竖起了耳朵,急切的想要知道丈夫的回答。
  只听古建党道:“这回有十五天的假期,去掉来回路上的时间,估计能待个□□天吧。”
  陈红春听到丈夫的回答不禁有些失望。之前还想着丈夫三年没回家,这次说不定能在家停留个一个月半个月的,没想到竟是连十天都不到。
  她不是容易受孕的体质,不然结婚这么多年了,儿子明天都八岁了,这期间丈夫也回来过几次,只是每次停留的时间都不长,这么多年她都没有再怀上。想着这次估计又没什么机会了,陈红春不由得十分失望。
  古建党从自己妻子一进门儿开始,就把一大半的精神放在了她身上。只是这年代人大多感情内敛,就是夫妻之间也没有在长辈面前秀恩爱这一说的。所以他看妻子害羞的不跟他说话,想着之后机会还多,他也就先随她去了,自己仅着先回答父母的询问。
  看到妻子听到他说只有不到十天的探亲时间后明显的失望表情,古建党觉得有点儿心疼,当下也不再迟疑,直接跟在场的父母妻子说:“爸,妈,红春,”他这一声叫出来,陈红春的脸又红了,但她还是控制着自己抬起头,看丈夫要对自己说什么。
  接着就听古建党道:“这次回来我就想跟爸妈商量商量,看能不能让我带着红春和明天跟我去随军。明天也大了,到了上学的年纪了,我们部队之前建设不完全,基本什么都没有,我也不舍得他们娘俩跟我过去吃苦受罪。但这两年家属区、学校什么的都陆续的建好了,你们要是同意,我这回回去就打报告让他们随军。然后等房子分下来安顿好了,刚好赶上九月份开学,明天就能正好跟着入学了。”
  大家听到这话具是一愣。古老爷子老两口是没想到他们的想法还没说出来呢,儿子就先提出了。而陈红春就是完全的感动了,她没想到丈夫能主动提出带她和儿子去随军,这比她的心里预期还要高出许多,一时之间她都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老两口自是十分愿意的,不说这么多年大儿媳妇做的已经够多够好的了,就是自私点儿说,为着自己儿子,这么大人了明明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了,过得日子还是冷锅冷灶的没人照顾。这要是儿媳妇跟着随军了,刚开始可能艰难点,要适应一阵子,但时间长了肯定对他们夫妻都好,明天也能有爸爸教导着男孩子的一些事情,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当下老两口就跟儿子表态:“同意,我们当然同意。就是你不说,我和你爸也正要跟你提这个事情的。”
  接着,又想到了什么,毕老太太补充道:“跟你过去是没问题,可是红春这工作你看能不能也给安排了。跟你到部队估计你也不能天天的回家,你要是出任务了,她又没个认识的人,再没个工作,岂不是要寂寞死。”老太太也是十分为儿媳妇儿考虑了,这会儿,连陈红春自己都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呢,她还沉浸在能跟丈夫随军的喜悦中呢。
  听到自家母亲的问题,古建党赶紧回说:“应该是能给安排的。红春在咱们村当了这么多年的初中老师,想是十分有经验的。部队那边小学成立了两年多了,今年刚建起初中部,我打听了也是缺老师呢。我这个级别加上红春本身的经验,相信领导能给优先考虑安排的。就是一时半会儿的没有合适岗位,我的工资津贴也足够他们娘俩生活了。再说,部队相对封闭,队上花销又比较少,基本生活肯定不成问题的,爸妈你们不用担心这个。”
  听他这么一说,本来对儿媳妇能给安排上工作的事儿挺高兴的毕老太太又不满意了:“谁跟你说钱够不够花的问题了,你要是养不起家还有我跟你爸呢,还能让你儿子媳妇儿饿着不成。“
  怼了儿子一句,老太太喝口水接着道:“我跟你说的是你媳妇能不能适应的问题。她从没去过部队上,甚至都没出过远门,一直都是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的。不管是安城还是咱古家村,那都是有长辈们看着提点着的。她个当老师的,平时接触的环境也单纯,我这不是担心她这一下子到了陌生的环境里会害怕嘛。而且你还不知道部队上的情况啊,那些军嫂多是农村和城市的分开两拨的,红春算是农村出身,但本身又是个有文化教学生的老师,跟那些农村来的嫂子也不一定就能说到一块儿去。而城里来的吧大多条件好心气儿也高,万一只以你媳妇的出身把她划到不可交往的那一拨,你让你媳妇怎么跟人相处啊。要是给她安排好工作,她能有个归属,平时也有个打发时间的去处,而且能跟同事处处也是好的。这人啊,到哪儿都不能少了朋友,不说指望人家帮什么忙,只是能在一块儿说说话,也总比自己在家闷着强吧。”
  听完老太太的这一大通道理,古建党这才明白过来母亲的担心。回过头又看着妻子也是一脸担忧的神情,之前他觉得只要能随军,工不工作都是小事儿的想法被彻底打消了。看来为了能让妻子尽快适应随军生活,在部队立住脚跟,这工作的事儿还是得落定了才好。
  看着大伯一脸幡然醒悟的样子,在一边坐坐爬爬活动身子的古明妍算是放下了心了。
  就是嘛,谁规定女人的价值就是在家做饭带孩子照顾老人啊,即便你是营级干部,那也不能阻止配偶的进步啊。
  古明妍觉得自家大伯母对她那么好,给她洗尿布铺床煮羊奶的照顾了这么长时间,她可舍不得这么好的亲人在陌生的环境里把自己给憋坏了。
  想想那些她看过的军婚文里,军嫂之间的斗争小团体啊什么的,那都是占重要篇幅的主题啊,有的斗得狠了的,还会影响到她们丈夫的前程呢。
  自家伯母挺单纯的性子,能不沾染这些事儿就不要招惹,从一开始就别参与进去最好。能有份工作打发时间,好好照顾好她大堂哥就行了。
  随军的事情就算是定下了,具体的手续报告等等细节就得两口子商量着来了,这毕竟算是古建党家的一件大事儿,还是提前把可能会遇到的事情和困难都安排解决好了才好。
  毕老太太看自家老两口拉着儿子说话,儿媳妇儿在一边儿都不好意思搭话了,想着给儿子媳妇留出点儿空间好让他们说说话才是正事儿呢。于是她就跟大儿子道:“你这大老远的回来一趟也不容易,还带了这些东西,”老太太看着儿子拿回来的大包袱说,“你赶紧跟你媳妇回房,好好收拾收拾,等午饭的时候我再叫你。”说完话也不理会儿子媳妇的反应,抱着古明妍就去厨房研究给远道回家的儿子做些什么好吃的了。
  陈红春还想上去帮忙,被古建党一把拉住,又一把捞起了儿子,一家三口回到自家的房间。他妈有心让他们一家三口好好说说话,他可得趁着机会好好解解相思之苦才好呢。
  回到房间,帮着古建党打水洗漱一通收拾完,看着丈夫跟儿子在床上打闹,陈红春觉得心里就跟被什么东西给填满了似的,特别的幸福和踏实。
  不过,想到自己即将要去随军的事儿,陈红春有些期待又有些担心,不免赶紧跟丈夫打听部队上的事儿。
  古建党知道她的心思,当下也不瞒着,把部队上的一些情况,随军的条件啊,部队的环境,当地的气候啊什么的都一一跟她说了说,也是为了让她能多了解些,好能放下点儿担心。接着又劝她,“先过去一段时间,要是你和孩子实在不适应,到时候再回来就是了。现在局势也慢慢稳定了,我这个位子也稳了,以后保证一年能回来看你们一次,你不要太担心。”
  陈红春听着丈夫这话,心里着急,她这好不容易才盼来能跟丈夫团聚,怎么可能因为一点点小困难就退缩呢。生怕被丈夫退货回村的陈红春,此时也顾不上什么矜持了,上前一把搂住他的脖子,跟他距离凑得极近,着急的说道:“我才不回来,好不容易能跟你团聚了,我才不要回来呢。你放心,我能适应的了的,明天我一定会照顾好的,你别担心这个。”
  看着妻子这个急切的样子,古建党满心都是愧疚。之前妻子没有主动提,他就当她也是愿意留在家乡的,现在看来她原来这么不想跟自己分开啊。
  罢了,之前的事儿已成定局,再后悔也没用,等他们娘俩去随军了,自己一定要好好补偿他们。
  心里下定决心的古建党看着眼前这张思念已久的嫩白面庞,当下也再顾不上别的了,让儿子古明天拿着自己给带回来的特产去厨房找他奶,把人支走后就褪下了他严肃的军人形象,拉着媳妇就上了炕,身体力行的用最实在直接的方式安慰她那颗缺少安全感的心。
  没过多久,不大的卧房里就时不时的会传出一两声羞人的声响。毕老太太给儿子做的一大桌好吃的是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反复了好几次没了耐心的老太太,干脆不管这对儿不着调的了,他们还是带着孙子都给吃了吧。反正看这样子,儿子就是不吃饭也是饱了的。
  第21章 出生、离别
  古家老宅的气氛因为古建党的回乡探亲很是高涨了一番。
  尤其是他回家的第二天,就刚好赶上了每月月底老古家家庭聚会的日子。这次因着家里大哥的归家,全家人更是一个不落地全都来了老宅。古建党底下的这些个弟弟妹妹们看到他们大哥自是很高兴。他们兄弟姐妹几个感情很好,古建党这个做大哥的,打小就很照顾下面的弟妹,这一别好多年都不见了,再见面好似个个都跟古建党有说不完的话似的。
  小孩子们最初还对这个空降的大伯、大舅很是陌生,等到陈红春把古建党带回来的绿军装一家给送了一件,还有什么军帽、军用水壶、军绿色的布包等等都按照安排给分下去后,这下子小孩子们就是各种兴奋激动了。对古建党哪里还有陌生,个个都恨不能他能多回来几次,多给他们带些这样的礼物才好呢。
  这些东西都是古建党自己攒的或是跟战友们换的,他这好不容易回家一次,不带点儿东西回来着实不像话不是。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