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节
作者:希行      更新:2023-04-23 21:44      字数:3626
  崔征笑了笑,迈过门槛:“这武夫可没疯,不肯回来还要兵,目的是让陛下不要生气。”
  其他官员们回过神,更加恼怒。
  “奸诈!”
  “陛下不能被他哄骗。”
  “唉,陛下还是对他太信任了。”
  恼怒无奈还有嫉恨等等情绪在厅内交织。
  崔征坐下来神情倒是平和:“这样很好啊。”
  这有什么好的?诸人看他。
  “信任不是永恒的。”崔征道,接过亲随捧来的茶,“他现在不回来,在陛下面前就可以被慢慢的消磨了,消磨掉信任,只留下桀骜不驯。”
  没有了信任的桀骜不驯,会是什么下场?他们这些人不管是史书中还是亲眼看的都多的很。
  官员们对视一眼,神情缓和,但又不安。
  “但现在麟州危急,缺少将帅。”有人道。
  “大夏又不是只有他一个将官。”崔征道,将茶喝了口放下,“他之所以成就今日,不过是运气,天时地利人和恰好赶上,当时如果换成其他人,也不一定做不到。”
  亲随上前斟茶,道:“相爷,有陇右蒋友,持项云名帖拜见。”
  第七十三章 旧时人现在事
  崔征身居高位几十年,他站在朝堂上就像是麦田里的老农。
  老农面前的麦子无数,并不是每一颗都能看到眼里。
  不过叫项云的这颗还是有些熟悉。
  “常在李奉安身边跟随。”崔征看着名帖说道,带着几分怅然,“如果李奉安还在,哪有什么武鸦儿嚣张。”
  何止武鸦儿,安康山也不一定敢叛乱。
  “就算叛乱了,现在他也能收复京城了。”有官员也跟着感叹。
  崔政问:“剑南道现在什么情况?前一段说平定黔中了?”
  李奉安不在了,剑南道剩下一个娃娃节度使,先前还与全海勾结,战乱后躲在山南道,妄图得两方兵马相护,大家也不太关心。
  躲就躲吧,至少剑南道和山南道有这些兵马在安稳无忧,难道还能指望这个娃娃节度使去冲锋陷阵?
  官员们忙派人询问,不多时就送来了剑南道历来的公文,有恭贺陛下登基的,誓言守卫剑南道,表明听从陛下调遣,还有一堆的礼单......
  崔征点点头,无功无过,能做到这样也不错了。
  “大人,这里有.....”一个官员说道,神情有些惊讶,“说剑南道击退了承庆叛军,江陵府大捷。”
  最近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捷报太多了,江南道彭城大营被击溃,但没有被叛军侵占的消息他们知道了,也不知道该喜还是悲,虽然江南道没有被侵占,但彭城大营被击溃意味着兵马的意志都被击溃了,叛军再来袭击,结果就不会乐观了。
  要说真正的大捷喜报,就是淮南道楚国夫人,拿下扬州收复整个淮南道。
  所以江南道乱七八糟递上来的公文就没有太在意。
  怎么成了剑南道的功劳?
  “这是剑南道呈上的。”那官员说道,看着落款,拔高声调,“韩旭!”
  韩旭这颗美貌的麦子大家都很熟悉,当初让麦田里增添了多少欢乐。
  “他还活着呢?”
  “活着吧,我好像的确看到他写来过信件,说已经顺利到达剑南道。”
  “他去剑南道干什么来着?我忘了。”
  两年多前的事,现在想起来恍若隔世,都模糊了,一群人借着韩旭追忆一番。
  崔征神情有些感慨:“这个人是蠢了些,但对朝廷的忠心毋庸置疑,而且意志坚定。”
  不过江南道又是怎么回事?说是让他监管剑南道,但无兵无马,只有一纸赐令,赐令的皇帝已经不在了,他难道还真能监管了剑南道?
  官员们你看我我看你议论猜测询问,一旁的亲随有些不知所措,话题怎么转到韩旭身上了?他收了重金,还是要再多说一句话。
  “相爷,陇右节度使项云是剑南道出身,是李奉安的亲信,李奉安的子女都托付给了他。”他提醒道,指着桌上被扔到一边的名帖,“剑南道的事问问他应该很清楚。”
  诸人恍然,是了,这个项云的陇右节度使,其实就是剑南道安排的。
  崔征点点头:“请他来吧。”
  ......
  ......
  蒋友在客栈等的有些不安,当看到丞相府来人时才松口气。
  “我都说了不用担心。”随从给他更衣,“相爷肯定知道咱们大人,见到了名帖一定会见的。”
  说着又心疼。
  “送了那么多钱。”
  蒋友道:“钱算什么,钱就是用来买路的,买不到路就是破铜烂铁。”
  另外一句话他没有多说,崔相爷是知道项云,但见不见不一定,毕竟两年前叛乱初始先有武鸦儿一战救陛下,又有七八位将军率兵聚集麟州,后来又有齐山东南防守,更不用说淮南道冒出的楚国夫人......
  时势造英雄,项云出来的有点晚,多送些钱多一层保障。
  蒋友换好衣衫,坐上车来到相府。
  相府其实就在原先的鲁王府如今的临时皇宫,麟州城受损太大,新帝仁慈不想扰民,就用鲁王府的诸多宅院来安置京城来的官员们。
  “诸卿们在朕身边,朕也安心。”皇帝对他们含泪说道。
  但皇帝的眼泪告诉他们他不能安心,因为这么久了叛军不仅没有被驱逐,安康山没有被杀死,反而在京城要称帝。
  整个鲁王皇宫里没有人能安心,崔征坐在厅内面色沉沉,两边坐着的官员也都神情肃穆,在这里已经习惯的人不觉得如何,蒋友走进来恍若走进了寺庙,两边是吓人又死气沉沉的泥塑。
  他忙低头施礼,自我介绍:“我在项云项都督手下任职,项都督是陇右道节度使。”
  崔征道:“我知道项云是谁,他现在在哪里?陇右还是剑南道?”
  蒋友道:“刚稳住了黔中,大人又去了江南道。”
  崔征点点头:“黔中和江南道,果然是剑南道之功啊。”
  蒋友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没有反驳,换了方式道:“说是也不尽是,其实还有东南道齐都督之功。”
  崔征嗯了声不解:“齐山东南道对战正酣,还能做到相助你们?”
  那可真是大才!
  不过,没有人无缘无故夸赞别人,崔征不动声色也不计较此人的小伎俩,让他说来听听再说。
  “此事说来话长。”蒋友道,事情要从严茂之死讲起,虽然没有叛军打过来,剑南道也一直处于危险中,兵马又因为亲人分散而被分散,项云遭遇了几次刺杀,为了引开危险,项云离开了剑南道回到陇右。
  崔征哦了声,听懂了一些事,但没有说话端着茶喝了口,示意他继续说。
  蒋友便讲了黔中叛乱,剑南道兵马不足,陇右驰援,项云再次遭到刺杀,历经艰险后到黔中,与齐山相见,待江陵府危急求援,东南道自顾不暇。
  “项都督觉得这是一个险中求生的好机会,主动与齐山商议,决定以陇右兵马假充东南道兵马救援江陵府。”
  崔征听到这里,不待蒋友再说,便眼睛一亮:“好主意!”
  蒋友一礼:“幸亏此计对手不是相爷,相爷一听便知,也不会上当了,我家大人就危险了。”
  虽然天天听到恭维,但崔征不在意也不嫌弃,闻言一笑:“就算猜到可能是计策,身在其中并不敢冒险,承庆极有可能要退,不过,这也是一半一半的机会,能果敢而行是极其英勇了。”
  他放下茶杯,看着蒋友点头神情赞叹。
  “项云真大将也。”
  第七十四章 人到眼前便可见
  蒋友神情淡然的回到住处。
  随从已经等的心焦连声催问:“怎么去了这么久?怎么样?见到相爷了吗?”
  蒋友没有答他的话,抬了抬下巴:“茶。”
  随从翻个白眼将茶递给他,心里倒是安稳了几分,待听到蒋友喝了一口茶说崔相爷家里的厨子还是京城带来的,口味有点咸,随从就眉开眼笑了。
  不仅见到了,还被崔相爷留饭,可见相谈甚欢。
  “相爷怎么说?”随从问,“要都督进京吗?”
  蒋友讲完项云的事最后给崔征解释的来意是请罪。
  项云先是离开了陇右道,接着又到了江南道,都是无令而行,先前陛下下达过让各地卫军坚守本地的命令,那他现在做的事,自然要请罪。
  但请罪是要向陛下请罪,他先见的却是崔征。
  蒋友诚恳施礼:“都督久在道府,原先有李大都督在,事事有李都督周全,万事不用费心,如今李都督不在,时局纷乱,项都督独身冒险行事,不知道该怎么善后,所以请相爷指点。”
  随从听的忍不住追问:“相爷怎么说?”
  蒋友将茶一饮而尽:“相爷说他不敢也不能替陛下作主,请罪要有诚意,让都督亲自来给陛下说吧。”
  成了!随从将他的茶杯夺下来,开心的再倒了一杯:“那立刻给都督写信让他来?”
  蒋友摇头道:“我们写信也可以写信,但都督来是要朝廷发信,相爷说他会请陛下下令。”
  圣旨召入麟州,那项云就天下闻名了。
  随从高兴的搓手:“那我们这就回去吧,亲口告诉都督这个好消息。”
  蒋友瞪了他一眼:“怎能回去?事情才刚开始。”
  随从挠头:“还要做什么?相爷已经见了事情也谈好了。”
  蒋友理理衣袖站到窗边:“只见相爷可不行,这世上多走几步就能多条路,永远不要把希望放在一条路上。当然,先后轻重还是要分,现在我已经见过相爷了,可以去见见其他人了。”
  随从明白了,道:“先生思虑周详。”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