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财如命[快穿] 第85节
作者:午后半夏      更新:2023-05-21 10:31      字数:4122
  不过他们失不失望阿锦也不在乎?反正她的东西不愁卖,很快她就离开黑市。
  在回家的路上,阿锦查了查自己今天所卖的钱,足足将近五百,看来不管是哪个年代?过年都是赚钱的好时候。从县城里回来,阿锦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山上,要知道也不是没人眼红她的生意,企图跟踪的?可惜,他们遇到的是阿锦。
  这个身体的资质虽然一般,但几年下来,她的星辰诀也已经到了第三层,不说什么飞天遁地,但却比一般人要耳聪目明的多,最重要的是有了充分的自保能力。毕竟刚开始的时候,她还只是十斤八斤的卖,除了政策紧外,也有这个原因。不过现在可不同了。
  大冬天的,山上更是空无一人。
  阿锦在农场里,换上了原来的衣服,顺带的捡了一背篓的柴回去。
  不然的话,她这一上午不在家,杨母见到必定是要骂人,也容易引起其他人的怀疑。
  ……
  阿锦一回到家里,便看到院子里正在忙碌,包饺子呢。
  杨母带着三个儿媳妇在忙,杨宝如自然也在,杨瑶也来了,正在烧火。倒是家里的男人,一个都不在,不过小孩子却齐全,甚至已经吃上了。
  恰好,一锅饺子刚下好。
  杨大嫂见到见,立刻挥手打招呼:“花儿回来了。刚煮好的饺子,娘给你盛一碗,刚下好的饺子,最是好吃,你回来的是实话,有口福了。”
  倒是杨母,本来张口要骂人,不过在看到阿锦背后那满满一背篓的柴,又想到今日杨瑶也在,便把已经到嘴边要骂人的话,咽了回去。不过不骂人,可不代表就这么算了,说道:“刚才干活的时候找不到人,杨瑶还是客人呢,都知道帮忙烧火,她倒好,跑的不见人影。”
  “娘,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小花不是去捡柴了吗?”和七年前的唯唯诺诺不同,现在有了儿子的杨大嫂,在杨母面前也有了底气,立刻开口反驳说道。
  杨母一见杨大嫂如此,脸色就拉了下来。这大儿媳妇自从生了儿子,便一改往日的性子,居然也敢开口和她这个做婆母的顶嘴,真是太不像话了。其实不止是老大家,老二家和老三家也是如此,甚至还敢撺掇着要分家。
  想到这里,杨母的脸色更难看了。
  杨大嫂虽然有了儿子,底气足起来,但先前十多年养成的习惯,再加上婆媳不对等的身份,见此,也不敢再吭声,低下头,又开始忙碌起来。
  杨二嫂和杨三嫂鼻眼观心,没说话,横竖不关他们的事。
  至于家里男人也都还没回来,小孩子的话,此时都忙着吃饺子,更是不关心了。
  “娘,你尝一下饺子,我怎么吃着味道有点淡了。”杨宝如一见气氛不对劲,立刻开口打圆场,说着还把一只饺子送到了杨母的嘴边。
  杨母的面色这才缓和下来,拍了拍杨宝如的手背,又看了一眼三个儿媳妇,说:“果然,还是自己的闺女最贴心的。”
  她这话听得杨大嫂妯娌三个心里老大不畅快。
  撇了撇嘴角,心想道:既然觉得闺女贴心,有本事你老的时候,让闺女给你养老啊!
  第101章 年代文里原女主
  杨宝如作为杨母心爱的小闺女, 只两句话,便已经把杨母哄的眉开眼笑起来,在见到杨母脸上的笑容, 杨宝如的心里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两三年来, 伴随着孩子的长大,不管是终于生了儿子的大嫂还是二嫂三嫂, 和杨母三五不时的便会有些许的摩擦,虽然都不是什么大矛盾, 只是些许的口角, 但还是让家里比之前要闹腾了一些。
  而归根结底的原因, 就是她们想分家了。
  其实对于分家,杨宝如私心里是赞同的, 毕竟三个哥哥都不是刚结婚的时候,伴随着各自孩子的出生长大, 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像是大哥,他都已经要四十岁,大女儿也都已经到了说亲的年纪。
  只是杨宝如她赞成没用啊!
  父母不肯,她私下里也曾不止一次的劝说过, 可惜,不管是杨父还是杨母, 没一个人肯听她的。
  都只说,她一个姑娘家,不用操心这些事, 顾好自己,好好念书就成了。
  对此,杨宝如也很是无奈。
  ……
  至于阿锦这个差点引起杨母和杨大嫂眉眼官司的引子, 早在她们换话的时候,就已经秉承着人设离开了。
  把柴放好,这才又走了出来。
  酸菜肉饺子,不吃白不吃。
  一想到自己这几年来在杨家干的活计,阿锦才没有那么傻,为了让耳根子清净,而放弃吃饺子的机会,要知道跑了这么一路,她的肚子早就有些饿了。虽然说阿锦很是不喜欢杨母,但也不得不承认,杨母包的酸菜肉饺子,味道真心的不错。
  阿锦一口气吃上两大碗,妥妥的没问题。
  只是她没问题,其他人就有问题了。
  “你这是饿死鬼投胎啊!”杨母翻了个白眼,满脸不悦的开口说:“…都已经两碗了,不许吃了,这些是要留给你爷爷他们的。”说这话,还上前一步,直接把阿锦手里的碗给夺走了。
  杨母这样的行为,让杨宝如略有点尴尬,轻喊了一声娘。
  “好了,我知道了。”听着女儿的话,杨母不甚在意的摆了摆手,随口应答下来,都不知道杨小花给宝儿灌了什么迷魂汤,叫宝儿对她这个侄女很是另眼相待,几次为她反驳自己,还时常劝说自己要对杨小花好一点。
  一个丫头片子而已,对她再好,又有什么用?早晚是别人家的人,将来自己养老,也指望不上。
  别看杨母嘴上是这么答应下来,但碗也没还给阿锦。
  其实杨宝如之所以会这么说,可不是在为阿锦鸣不平,这都已经多少年了,杨母都是如此,或许杨宝如曾确实为阿锦真心实意的抱不平过,不过杨母从来都没听过,而习惯是个很可怕的东西,渐渐的,杨宝如也不再说,也习惯了。
  今天之所以会如此,不过是因为有杨瑶这个客人在。
  即便是感情不错的小姐妹,也知道底细,但总归还是有点不自在。
  嘛嘛……
  不让吃就不让吃,反正她刚才也已经吃饱了,既然杨母这么不待见自己,她还是离的远一点比较好。
  省的留在这里,到最后沦为刷碗工。
  ……
  时间又一点点的走过,很快的,过年了,阿锦在过年前,又去了县城一次,把库房里的东西,清了不少,当然,收入也是十分喜人的。
  回来的时候,她手里的存款已经过了万元。
  万元户,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妥妥的富豪,哦,不对,她现在是富婆。
  而做完了这一次后,阿锦决定,最少在明年初夏来临之前,她都不会再去卖东西了。
  这两年的政策是宽松了不假,不过一旦被抓到,还是很危险的,若非她的星辰诀已经小有成就,动作利索,再加上自己素日里每次出去,都会化妆打扮一番,甚至在卖东西的时候,会刻意的改变自己的声音。
  一番准备下来,即便是认识的人到她这里买东西,也认不出来。
  不过即便是如此,阿锦依旧还是被人盯上了。
  怎么说?
  一个人生意太好的话,可是会引起别人的嫉妒之心,尤其是同行之间,她自己都记不得多少次被人跟踪了。
  也幸好她不是普通女子,她是有充分的能力,可以保护好自己,所以没事。
  不过即便是这样,阿锦也打算暂时的歇一下,毕竟她现在手里已经不缺钱了,没必要让自己这般累。即便是想要大展身手,也要等到她离开杨家。
  说是到初夏。
  但一直到了夏末,阿锦也再没有到县城里卖过东西,这可不能怪她,夏天做生意可不比冬天,危险性更大一些。冬天的话,不管你把自己裹得再怎么掩饰,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夏天就不同了,衣衫轻薄,若还是把自己裹得严实,那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反正她现在手里有钱,也不用太过着急。
  好吧,以上都是借口。
  之所以没动静,理由就只有一个,就是懒。
  阿锦这里过得安然,倒是那些顾客们,等了又等,倒是有些着急起来,毕竟阿锦所卖的东西,都是从随身农场出产,不管是品质还是味道,都不是小贩能比的。
  她这一停,县城好些人家,都有些食不知味起来。
  念叨了好些次,甚至还和一些小贩打听阿锦的消息,可惜阿锦为避免被人认出来,从来都是独来独往,不和任何人交谈,不管是小贩还是客人。
  那些顾客失望不已的同时,也没办法,只能等着。
  ……
  对于那些客户的焦急等待,阿锦是不知道的。
  她现在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一件事上,就是该怎么让大队给自己开介绍信。
  在这个时候,还没有身份证一说,外出行走,出示的都是大队里的介绍信,但是这介绍信可不是随便就能开的,若无正当的理由,别说大队那边不给开,就说若是传到杨家那边,其他人先且不说,但妥妥的会引起杨宝如的怀疑。
  她都已经忍辱负重好几年,可不想,临离开,再闹出什么事。
  只是这个借口,还真的不好找。
  想了又想,阿锦都没能想出一个很好的办法。
  而就在这个时候,关于高考要恢复的消息,却已经影影绰绰的传了出来,顿时是搅乱了不少人的心思,尤其是大队里的知青们。
  其实对于这些似而非似的流言蜚语,大队那边本来不大关注的,但架不住知青们心思浮动,未婚的还好一些,已婚的甚至因为这个而在家里闹了些矛盾。
  所以大队才调查一番,只是并没有查出所以然来,在言辞的说教了知青一番后,也只能暂时作罢。
  关于高考的消息,有些人只当做流言,毕竟先前也有过类似的,而有些人却把它记在了心里,甚至重新的翻开起了以前的课本。
  这个消息是阿锦放出来的。
  虽然说她并不会参加高考,但不管是在现在还是未来,高考都是改变一个人命运最好的办法。
  特殊年代里尤甚。
  就阿锦现在的身份而言,能做的并不多,也就只有这般了。
  至于大队那边会不会查到,阿锦表示是一点都不担心,虽说她是在这里过了几年平稳也憋屈的生活,但以往的手段,却还没丢。
  时间慢慢的又走过了一个月的时间。
  已经是初秋时节,硕果累累的季节,伴随着秋收的忙碌,关于高考恢复的消息,也消失于无形。
  不过也只是暂时的,
  秋收忙碌过后,这个流言,再次传扬起来,而且不比前一次,这次,说的是有鼻子有眼,甚至有知青接到家里的来信,也说了这个,最重要的是,先前不少被下放改劳的人,也都开始陆续的平反。
  就连红旗大队里的陈申,也是如此,在秋季的某一日,被一辆轿车给接走了。
  这个消息,可以说是侧面坐实了高考恢复的消息,也正是因为如此,更是搅动的知青们的心,躁动不安起来。甚至有好几对已经谈好要结婚的知青,也因为这个消息,而散了,也引发了不少的矛盾。
  一时间,大队里也有些不太平。
  杨母也在家抱怨不已,“这些知青真是会搅和,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折腾什么呢?”
  但她的抱怨对外并没有影响。
  阿锦也注意到,自从陈申离开后,杨宝如几乎是撒手了家里所有的家务事,只一心的抱着课本,分秒必争的进行复习,真的很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儿。
  又过了小半个月的时间。